【優游藝林】狹山池博物館

文/陳雲和 |2025.09.22
25觀看次
字級
移築到博物館的高聳取水塔。圖/陳雲和
水從高牆流下形成長長的水簾。圖/陳雲和

文/陳雲和

狹山池博物館位於大阪府大阪狹山市、日本最古老的狹山池水壩旁,由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所設計。

狹山池原是一座水庫式蓄水池,建於七世紀初葉的飛鳥時代,灌溉當地農田超過一千四百年。經過奈良、鐮倉、江戶三個時代的整修後,仍保有其樣貌和功能,目前也是大阪府內最大的水庫。

一九八八年,為了西除川和東除川流域的防洪措施,當局決定將狹山池改建成具有洪水調節功能的水庫,施工過程中發現大量出土文物。一九九○年,當地政府計畫在狹山池邊成立博物館,供民眾認識古代水壩的建材及工法。

博物館完成後,安藤忠雄並邀請當地居民在周圍種植櫻花林,使博物館成為大阪地區的賞花勝地。二○○一年三月,狹山池博物館開幕,不僅供民眾免費參觀,也經常舉辦展覽、音樂會等藝文活動。

今年春天,我前來狹山池博物館參觀。走進園區入口,眼前出現一方廣大水池,被兩面高牆緊緊圍抱。走下階梯,沿著水池旁的狹窄步道慢行,終於在拐彎處看見博物館的入口指標,轉個彎即可進入博物館。

館內共有八間相連的展示廳。走進第一展示廳,只見一座高十五公尺、寬六十公尺的飛鳥時代巨大堤防聳立眼前;接著,依序看見飛鳥時代的下層東樋(樋,指木造導水管或流水槽)、江戶時代的上層東樋、奈良時代的下層東樋,以及移築展示的江戶時代中樋和補強堤防基礎的木造結構、移築展示的取水塔,以此解說目前狹山池的洪水調節功能,一直到第八展示廳的水壩建設等設施。

這些展出的堤防和木造引水道或流水槽,在在顯示千年前人類就地取材建構水壩的高明技術。更讓我敬佩的是,把堤防切割搬入博物館重組,並將高聳的取水塔完整移築展示在館內。

走出展覽館,正好趕上瀑布牆放水時間,水沿著兩邊高牆成排流下。慢步在一旁走道,聆聽瀑布轟隆,成排水線編織成長長水簾,象徵來自上天的水庫之水,走過千年,灌溉著這片土地……

安藤忠雄擅用清水混凝土,借用光、水和幾何圖形等元素,將建物融合在大自然中,以建築美學呈現人文歷史,更突顯人與建築、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崇高理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