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醫師,我最近感覺頭昏昏的,總是不清楚的感覺,是不是腦內有什麼問題?」八十歲李先生、一位德高望重的修行居士,透過一位跟我很熟悉的護理師介紹來找我。
「看來沒什麼問題,我幫您安排個BAEP(腦幹聽神經反射),是關於內耳神經與眩暈的精密檢查,以及頭頸部超音波看看。」做過神經學的身體檢查後,我跟李先生說明。
兩星期後李老先生又來門診:
「醫師,您說我的檢查都沒問題,可是我的頭還是昏昏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想了半天,直覺莫非是腦內血管所造成的問題,例如腦中風的後遺症,才會留下持續昏眩的感覺,於是我再幫李先生,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
又過兩周報告出來後,我跟李先生說:
「您的腦部,並沒有血管阻塞或出血等中風的跡象;看來也沒有其他什麼問題。」
「真的,這就怪了?」
我繼續仔細看著李先生的腦部檢查影像:「您除了腦組織有一些萎縮外……,對了,一般腦萎縮的人,記憶力會比較差,不知道您……。」
「對啊,我的記憶力,最近差很多。這半年來,常常念經念到後面,會忘了前面究竟念了些什麼?」
「哇─?那你之前來看病時,為什麼沒提起呢?」
「我─,可能又忘了,我先前也一直想說記性不好,但…。」
「您會不會重複問祕書,相同的問題?」
「嗯,好像有時候會,祕書常抱怨:您不是剛剛才問過嗎?」
「我幫您安排,由心理師為您測試記憶力檢查。」
後來,在詳細的心智記憶功能測試之後,李先生罹患初期失智症。我給李先生抗失智症的藥物,再加上促進血管循環的藥物使用八星期後,李先生的情況,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附註:政府對於罹患失智症的病人,已有非常完善的早期預防與治療制度。基本上只要是純粹退化性失智症(即老年失智症),而非腦部(血管中風、外傷、感染或腫瘤)等後遺症,健保都給付昂貴的失智症藥物。由於失智症的臨床表現百種(包括記憶力不好、多疑、被害妄想……),家裡或鄰里有失智或其它腦部不舒服症狀的老人,請及早送醫,不但能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更可減少許多健保的醫療資源。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