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報導】千斤神豬血淋淋獻祭,不合人道也不合時宜,已經有很多民間廟宇,改以鮮花、米果或環保材質做成的「創意神豬」來敬神,參與製作的包括大朋友小朋友,拜神不再只是少數耆老的任務,大家一起發揮創意,敬神的心意不變,人神都歡喜。
二○○九年九月時,桃園縣舉辦「第七屆創意神豬嘉年華」,揮別以往須以殺生祭祀的舊觀念,桃園客家神豬是使用廢棄的環保材質,加上創意製作,寶特瓶、鋁罐、稻草、鐵絲網、花布、四色牌等材料,都出現在創意神豬的製作裡,為桃園打造出許多深具趣味與特色的神豬。
今年北台灣客家褒忠義民祭祀大典,新竹縣政府特別擺設用米以及米粉排列的創意神豬,祭拜義民爺,同時要將這些拜過的食品捐贈給弱勢團體。
而新竹縣政府文化局今年配合義民祭,在美術館內開闢探索館,舉辦義民文化印象展。為了用圓滾滾的彩繪創意神豬排成動線領路參觀,縣府舉辦「創意神豬彩繪比賽」,吸引全國九十一件作品參賽,五十件圖稿入選,經過實際彩繪,也公開亮相。這五十隻彩繪創意神豬是用紙漿做成的,每隻高一百公分、體長一百三十公分、重約 十公斤 。雖非祭祀之用,卻提供很多神豬的造型概念。
新竹縣關西鎮太和宮參賽的神豬神羊數量少了,反而有兩隻三千斤白米及五百包麵線做成的長壽神豬最受注目。太和宮已有百年歷史,供奉三界爺,今年總爐主巫肇權提倡少殺生,他說:「只要心誠意敬,神明都會保佑。」兩頭白米和麵線做成的神豬造型可愛,吸引民眾拍照留念。拜完之後,這些白米和麵線都將捐贈給低收入戶「吃福氣、吃平安」。
義民廟中元祭典由於飼養神豬遭不少保育人士抨擊,但還是有地方人士低調的表示,已有上百年歷史的神豬比賽,要一下子全都改過來的確有難度,但相信護生保育觀念推廣之後,賽神豬的傳統會逐漸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