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極右派反對穆斯林移民、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社會,布雷維克希望整合極右派,聯手趕走穆斯林移民。但德國、法國、丹麥的極右派紛紛譴責暴行,與他撇清關係。
挪威反恐專家凱特爾森說,挪威人長期養尊處優的結果是變得天真、幼稚,因為這種幼稚,挪威有著世界上條件最舒適的監獄。
民調顯示,八成的挪威人希望判布雷維克死刑,但挪威的法律中沒有死刑。布雷維克最多判處二十一年有期徒刑,平均每殺一人只需坐八十二天牢,如此寬鬆的刑期引起各方憤怒,網路出現數十個「判處布雷維克死刑」的網頁。
但首相史托騰柏格強調:「挪威對暴力的回應,是更加民主、開放和更大程度的政治參與。」
多元種族、文化、語言、人權已成為普世價值。然而,多元社會依然需要法治,世上沒有「絕對」多元的社會,再怎麼開放的社會依然有主流/非主流、中心/邊陲、多數/少數族群。「少數」仍常遭受不平等對待,但衝撞體制,甚至殺戮就是不對。
一直以來,歐洲的極右政黨並不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改變社會。挪威這個似乎最不可能發生暴力的地方,卻出現了「革命」,輿論認為是歐洲多元文化的致命傷。德國、英國和法國最近不約而同宣布多元文化社會行不通,德國總理去年十月更表示,「多元文化社會已失敗」。
二戰後,歐洲主流價值觀普遍支持種族平等和多元文化,對移民總體是寬容的。上世紀六○至七○年代,大批「穆斯林民工」來到歐洲時,歐洲人沒打算讓他們長待。因此沒有主動要求他們學習當地語言,熟悉當地文化,融入當地社會,而任由他們成為歐洲「被隔離的少數民族」。
近年歐洲極右主義迅速抬頭,把經濟衰退、社會不安定的責任推向移民,對穆斯林等移民採取愈來愈強硬手段。而一般民眾,也愈來愈多認為移民正入侵他們的文化,搶奪他們的飯碗。
歐洲輿論擔心,隨著意識形態、社會和經濟矛盾的加劇,會有愈來愈多歐洲選民轉向保守派和右派,甚至成為極端主義者。在這一過程中,是否會出現另一個布雷維克,沒人能給出確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