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全球糧食短缺,跨國企業及外國政府積極想在非洲國家取得沃土。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可耕地的租售,外國投資人興趣日增,農作物則運回家鄉或出口牟利。
這究竟能帶動經濟發展,或只是「掠奪土地」,進而威脅非洲糧食供應?
非洲已有五千萬公頃土地出售,相當於歐洲百分之二十五的可耕地面積;多數買主都是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印度、韓國、波斯灣國家等,都因國內面臨土地及水源限制,轉向非洲尋求穩定糧食來源。
衣索匹亞農地大規模出售或租借,二○○七年以來已核准八百一十五件外國出資的農業計畫。支持土地租售者表示,此舉將帶來資本、科技、農業知識、基礎建設及眾多工作機會。
一名官員表示,衣索匹亞幅員廣大,農民耕種面積僅達全國的百分之五。開墾大片土地,完全機械化也無妨,因非洲土地使用率遠低於其他大洲,不會造成生態問題。
衣索匹亞駐英國大使指出,必須大規模發展機械農業,才能達到國家最新發展計畫的目標,讓五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九。衣索匹亞政府甚至表示,五年之內也許就不再需要糧食外援。
衣索匹亞農地每年每二點五公頃租金僅一美元,而衣索匹亞有大批飢民,一年約有二百八十萬人需要緊急糧食援助,全國四成人口營養不良,這種矛盾情況激怒許多人民。
衣索匹亞一個部落格作者說:「這根本是把土地送人!」
許多農民、非政府組織指稱這是「掠奪土地」行為,可能導致環境毀壞、小地主被迫搬遷、剝削勞工及資源、失去生計與糧食供應。不少部落客稱外來投資者是「糧食海盜」,認為期望外國投資人改善糧食供應,非常不切實際。
「衣索匹亞人民正在挨餓,卻有人用當地種植的作物牟利,這麼做是否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