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明年總統大選,行政院要求各部會全面動員宣揚政績,讓民眾了解政府做了那些事,以贏得民心。不過,對老百姓最重要的是,這些政績無論說得如何美好,都必須基於事實,絕不能刻意誤導民眾,報喜不報憂,如果把危機當政績,可能引發更大的災難。
審計部日昨公布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指出,中央政府舉債瀕臨上限,政府應正視財政警訊。由於過去三年來減稅琳瑯滿目,去年經濟大幅成長,稅收卻未同步上升,導致今年財政異常吃緊,各部會明年度預算編列大受衝擊,許多重大公共建設、科技研發預算沒有著落。諷刺的是,政府財政吃緊,財政部長卻大談稅改政績。
財政部長李述德日前在行政院會中強調去年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十.八是降稅的成效;但這樣的說法不完整且嚴重誤導民眾,被政務委員朱敬一當場糾正。從數據來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規模已超越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但今年上半年稅收與二○○八年上半年相比,仍是負成長,營所稅與綜所稅都低於金融海嘯前的總額,顯示減稅已嚴重衝擊稅收,進一步影響政務的推動。
至於遺贈稅,二○○九年一月由最高稅率百分之五十調降為單一稅率百分之十;財政部指出去年遺贈稅收高達四百多億元,比上年增加。不過,這樣的解讀嚴重誤導民眾,因為去年逾百億元遺產稅來自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其所適用的仍是舊制的稅率;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在所有稅收中,遺贈稅比上年負成長百分之十六.八。身為主管機關,財政部應該清楚稅收成長與減少的原因,不能以錯誤的解讀誤導社會大眾。
針對減稅振興經濟的說法,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多次撰文痛批共和黨主張減稅可以降低赤字並振興經濟的謬論。他指出,奉行減稅經濟學不遺餘力的前美國總統雷根在大幅減稅之後,被迫再度加稅。這說明了,過度減稅的結果,終究要走上加稅之路。
每到選舉,朝野政黨競相加碼提出減稅案以討好選民,如今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的比率)跌至百分之十一.九的新低,實是一大警訊。我國的租稅負擔率從二十年前的百分之二十滑落至百分之十一.九,在亞洲四小龍中比新加坡、南韓還低,正是不當減稅的後果。在稅收不足的情形下,主計處因此要求明年各部會的預算大幅縮減百分之六。經建會明年度重大公共建設計畫編列二千一百多億元,創下十年新低,最後能不能足額編列,仍是未知數。
報喜的喜鵲人人愛,說真話的烏鴉不討喜。政府部門進行政令宣導時,一定要基於事實,不能顛倒是非誤導民眾。在債台高築下,若連老百姓都看得見財政的危機,而只有財長看不見,那是最大的危機。面對財政吃緊的危機,財政部必須力求改革,及時化解危機,卻不可閉上眼睛說「中華民國的財政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