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用就對了!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暑假曾推出「 夜宿動物園」夏令營,這是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生所辦的活動,希望能將保育觀念推廣給下一代。
園方在大貓熊館大廳搭帳篷,讓小朋友晚上睡在帳篷裡,白天則有體驗活動,包括餵食長頸鹿、黑猩猩,幫猴子準備猴米糕和果冰,或幫犀牛刷背等,開放報名兩天即額滿,受到小朋友的熱烈歡迎。動物園的創意與用心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搞清楚弄明白
「括」(ㄍㄨㄚ)的本義為包羅、引導結束之意,常見的詞語,如:括號、括弧、囊括、籠括、統括等。
在小篆的字形裡,「括」字的右偏旁原作「」,有「塞口」、「引導結束」的意思。
到了隸書,則省筆作「括」,並成為現今常見的字體。賈誼〈過秦論〉說:「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在這裡,「囊括」有包含、收羅的意思。
那麼「刮」(ㄍㄨㄚ)字又作何解釋呢?許慎把它解釋為「掊杷」(音ㄆㄡ ㄆㄚ)。「掊」是用手取物的意思,「杷」則是指有齒排的收麥器,是形狀像畚箕的木製農具,可用來收聚穀麥粒子。
如今,本義已經少人使用了,而多引申為「用刀削去物體表面,使其平坦」的意思。或引申為擦拭、剝削、聚斂、訓斥、責備等意思。例如:刮垢磨光、搜刮財物、海刮一頓等。
還記得小時候趴在媽媽腿上刮痧(音ㄕㄚ)的情景嗎?刮痧,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去瘀療法,可幫助人們減輕暈眩不適。傳統上,端午過後,即暑氣逼人,天氣逐漸燠熱,在烈日下奔波的人們容易因「中暑」而感到疲乏不適,這時候,老人家時常取銅板或湯匙蘸(音ㄓㄢ)些許水或青草油,稍微使力地刮磨患者的肩、頸、胸口和背部,直到皮膚呈紫暈狀為止,藉以逼出體內暑氣以減輕不適,幫助氣血通暢,恢復精神。刮痧也是許多人兒時難忘的回憶吧!
(選錄自《每日二字‧這樣用就對了》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