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多迷信天象,歷朝都設有專司的部門與官員來觀望、研究天文星象。春秋時期有司星大夫,秦漢有太史令,唐朝有太史局、司天台,宋、元時期有司天監,明、清則改名為欽天監。天上一有「風吹草動」,負責觀望天象的官員人等,就鄭重以待地立即上報皇帝,有時還要開國務會議討論。
話說西元前四七九年,春秋時期,天象顯示「熒惑守心」——實際上就是火星跑到天蠍座的位置了,這在中國星占學上是被認為最不吉祥的,象徵皇帝要駕崩、丞相要下台。
天蠍座在中國傳統的天文學中屬於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火星(即熒惑)代表了皇帝等最重要皇室成員在「心宿」旁邊徘徊不去,當時有學問的人就認為是要有災異了。
恰巧,那心宿的方位對應著宋國地界,司星官員就匯報了宋景公。景公頓時緊張了,召集眾官員討論應對方法。司星大夫子韋說:「禍患雖在君主身上,但可用方法把災禍轉移給相國。」景公回答:「相國是國家重臣,不能死啊。」子韋說:「還可以移禍於百姓。」景公說:「百姓死了,我當誰的君王呢?與其那樣,寧願我獨死。」 子韋又說:「那麼就移禍於年辰吧。」景公答道:「年辰不好,老百姓將受飢而死,誰還要我當君主呢?」
子韋思索了一番,最後跪拜祝賀:「上天雖然高高在上,但他什麼話都能聽得見。作為君主您剛才這三句有天德的話,上天必將讚賞您的,熒惑今晚肯定會移動三舍,星辰移動一舍相當於人間七年,也就是說,您將延壽二十一年!」
據說,當夜,熒惑果然移動了三舍,這明明白白寫在《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篇》等史書裡。試想,假如宋景公沒說那三句話,是否,他當時就要「薨」了呢?好在宋景公是個清明仁義的君主,並不打算把自己的災禍轉移到臣子百姓身上,所以,上下相安,兩千多年來傳為美談。
然而,在四百七十年後,同樣的星象出現在了漢成帝時期,大臣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資治通鑒》中記載:漢成帝綏和二年(西元前七年),也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眾臣認為將禍及人主。當時,有個很會看天文星象的郎中就進奏皇上:「應當找個大臣來代替天子擋災禍。」
漢成帝認為他說的很對啊。如此一來,就找到了丞相翟方進當替死鬼。大概的藉口是說,丞相的職責之一是要「調理陰陽」,如今天象示警,是因你丞相沒好好調理所致。於是叫翟方進即日自裁謝罪。
那時,就那麼個知識水平,翟方進乖乖自殺了。按當時天文占星學理論來說,有了丞相頂替死難之禍,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安然無恙了。可笑的是,企圖以丞相替死的漢成帝,一年後,由於縱欲過度以四十六歲壯年而「崩」。
唐朝的劉知幾在《史通‧書志》裡寫的好:「古之天猶今之天也,今之天即古之天也。」天體星象,古與今是沒有什麼大的差別。硬是要把火星等等的變化、移動與地球上的政治人事掛鉤在一起,實在是牽強附會得很,除了有些人的別有用心之外,也昭示了古代的迷信無知。然而,在歷史上,這樣的無知常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