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離不開「茶」……
學僧去參問禪師,禪師常常一揮袖,祇道:「喫吃去!」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在禪堂喝茶時,杯子撲落地,當下桶底脫落,照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喝茶從解渴到意含禪機,我想,不過一掌深淺的茶湯,並沒那麼複雜,而是禪門提醒我們這顆麻木的心,要在清淡的茶湯中,喝出非凡的獨秀。
喝茶於我,一向視之瑣碎。要燒水要燙壺燙杯,要備辦器皿、物件,不如隨手沖泡的咖啡,熱水注入,像按一、二個鍵,三兩下ENTER。但人過了四十,其實個性會大反轉。什麼時候,開始喝茶,已不可考,好像一時之間,咖啡豆乘風而去,寮房的櫃子換了茶倉。
有了茶倉,隨之而來的是茶壺。
這把壺,圓肚,長相憨厚,如同村野孩童不解人間愁苦。由於長尾取之鳳形,製陶的老師,給了一個相當文雅之名,「西施鳳尾」。帶著西施回陋室,天初亮,窗口才被抹上幾道的綠光,起身後,片刻,執壺沖茶,以此香湯供佛。慢慢的,安靜的沖洗壺底壺身,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什麼時候,從早吃茶演變到午間時再次燒水煮茶,又成一段公案了。那日,小心翼翼的伺候著那長長的鳳尾,那飛揚的鳳尾,每次執壺,總令我愛不釋手。今晨快意的喝著有機蜜茶,掀蓋注水,手一提,破破天驚。一瞬,我聽到杯蓋匡啷滾在地上了。撿回翻滾的壺蓋,掀蓋的小圓紐已離魂歸天。
顧盼著鳳尾,小心護著,結果千算萬算,卻是壺蓋上那顆小圓紐與我決裂。剎時,領悟到人生,多少的算計又何用呢?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愛情,穩定的婚姻,穩定的一切一切,你所認為的,不盡然是那麼的穩定的,一個意外因緣的變化,你眼中視為堅固的一切,剎時化為萬千碎片。
用透明膠帶把圓紐粘住,準備寄走。陶藝老師允諾我:會找出一個適合壺身的新蓋子。
是呀,舊愛換來另一次的新歡,生命中不論是人是物,舊愛曾有過守護的記憶,新歡則帶給人們想像空間的雀躍。迎新與送舊的交替中,我們開始明白,由於什麼都是暫借的,所以,更應珍惜與感謝,彼此有過一分一秒的聚會。
不曾顧戀一人一事,你又何能懂得菩薩眉眼中,憫念一切眾生的大悲呢?木石塑膠的心是開不出七彩的蓮田,唯有懂得他人的苦與難,我們深埋心裡那小小的菩提根芽,才有出頭綻放的好因緣。
壺蓋破了,這段生活的插曲,讓我領悟,果真印證了古人的智慧之語--「顧此失彼」。只顧美麗的鳳尾,卻打失了小小的壺紐。生命中的彼與此都要學習顧全,不然少了一個彼或一個此,即失去相互依存的神聖意義了。
顧此又顧彼,是培養生命的高度,讓我們站在瑣碎零亂中,有寬厚的胸襟能夠含笑以對。(本專欄下周起,改為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