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龍在路上 找到舞蹈靈感

郭士榛 |2011.06.21
162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一支七十分鐘的舞作中,卻包含了素人陳達的音樂、納西古樂與吟唱可蘭經的樂音流轉,甚至也加入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等等,多達十四至十五種音樂編串出來的舞曲,舞台上搭配舞者流暢的身影、詩意的空間,這是新銳編舞家鄭宗龍作品《在路上》,就是要舞者用身形展現聲音的風景,七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兩廳院實驗劇場呈現。

《在路上》是鄭宗龍個人創作的第一支長篇舞作。鄭宗龍表示,《在路上》的靈感從旅行出發,來自去年鄭宗龍與舞者江保樹、駱思維同遊雲南瀘沽湖,雖然生活在沒有網路和手機的日子中,卻活的非常快樂,一路上,他們分享對生活的看法、討論藝術,到旅程結束,鄭宗龍決定把雲南瀘沽湖與印度喀什米爾的場景交錯,沉澱成作品。

原本《在路上》只有江保樹與駱思維兩位舞者,後來加入了第三名舞者張堅豪,鄭宗龍指出,象徵從旁觀者的角度切入,審視旅程的過程;而西塔琴演奏者屋希耶澤的加入,更與舞者演繹出旅程不可預知的即興趣味。

鄭宗龍說:「舞者的身體從傳統身體語彙出發,揉合為當代展現的舞蹈動作。像是細微關節的扭轉、重心的擺盪,與西方舞蹈大塊量體的動作交互運用,呈現出獨特的韻味。」《在路上》不僅深入探討舞蹈基本元素,強調透過動作的視覺表現、動力,與音樂時空的有機組合,展現純粹而獨特的舞蹈之美;詩意的光影變化,為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旅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