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容十九現】無厭足王

林孟蓉 |2011.05.30
2754觀看次
字級

善財童子告別普眼長者後,繼續南行前往多羅幢國參訪無厭足王。

當善財童子來到無厭足王的宮殿之際,見無厭足王正在審議為惡眾生,此時,善財童子心中為之一驚,眼前景象,如見獄中。

就在此刻,無厭足王執起善財之手,入宮中,並且告訴善財童子,眼前所見,皆是菩薩為了調伏眾生,善巧方便的示現。

據經文所言,無厭足王因證得「菩薩如幻解脫法門」,所以慈悲地示現忿怒之姿,借以調伏國中剛強難調難服之眾生。因此,善財童子於多羅幢國中所見之惡人、惡業、惡事,乃至一切刑罰,皆是幻化。

〈慈容十九現〉版畫與善財童子參訪無關,而是以偈語「斜倚垂柳回卻面,不令人見轉風流」為創作內容。因此特別有「以背為面」的觀音造型,觀音菩薩背面「斜倚」於枯木上,衣冠飄逸,左側則有一童子呈蹲姿嬉戲貌。

偈語作者是宋朝佛鑑慧懃禪師(一○五九—一一一七),為臨濟宗法演禪師法嗣,與佛果克懃是同參好友。據燈傳記載,慧懃禪師在舒州法演處參法多年,未能得其心要,欲離開他去,後因法友克懃禪師之勉,終在法演處見悟,得受衣缽。

政和年間,仁宗詔令,住汴京智海演法五年,後歸建康蔣山,賜有紫衣及徽號,《五燈會元》、《聯燈會要》等皆有傳。

偈語是慧懃禪師頌古之作,據《禪林類聚》所載,此偈公案起自馬祖道一示眾的對話。

有學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云:為止小兒啼。

學僧問:啼止後如何?

師云:非心非佛。

學僧問:除此後如何指示?

師云:向伊道不是物。

公案中,禪師說「即心即佛」是為了止小兒啼哭,啼止後又說「非心非佛」,最後,禪師對「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以「不是物」結語。

因為「不是物」,所以慧懃禪師說了「美如西子離金閣,嬌似楊妃臥玉樓;斜倚垂柳回卻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不是物」,讓春秋時代的西子(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也讓盛命運乖舛的盛唐楊妃(楊貴妃),縊死馬嵬坡上。

「不是物」,讓「禪」蒙上西子、楊妃般的「美麗」,也讓「禪」蒙上西、子楊妃般的「哀愁」。

楊妃、西子的「風流」,不是萬層波濤的苦海,而是小兒啼哭前的「即心即佛」;楊妃、西子的「風流」,不是千尺愛河巨浪,而是小兒啼哭後的「非心非佛」。

剛剛「不是物」打翻了這淌混水,楊妃、西子、禪師……這下子,是要「即心即佛」還是「非心非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