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避免台灣新生兒性別失衡,衛生署禁止性別篩選醫療行為,仍有醫療機構男女嬰出生比失衡,出現男嬰居多現象。衛生署表示,稽查確實有難度,但會加強稽查,遏止醫院做性別篩選。
衛生署發布去年男女嬰出生比,彰化縣、台中市、桃園縣、台北市男嬰比居高,全台推估三千多女嬰遭墮胎,且台北市某醫院醫師接生男女嬰比為十,十一胎有十胎男生。雖然政府一再宣導生男生女一樣好,但台灣新生兒性別仍存在失衡隱憂。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表示,衛署最新調查,去年男女嬰出生比為一點零九,但在自然狀況下男女嬰出生比應為一點零六,由此推估去年三千多個女嬰被墮胎。
邱淑媞說,法規禁止性別篩檢,衛生署去年起加強稽查違規,今年一月提高處罰;不過稽查確實有難度,因診所或醫師可能會把要執行的性別篩選,送到別的地方篩選,或推託孕婦、產婦是在別處產檢。
她表示,性別篩選牽涉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因此一再向醫師宣導不要違反醫學倫理、違法執行,雖然稽查有難度,但衛生署仍有決心。
邱淑媞說,除了持續監控男女嬰出生性別比,了解現況外,未來考慮連結產檢的資料,了解是否在某家醫院產檢的孕婦,後來出生的男嬰數也有居高現象。
她指出,對於男女嬰性別比懸殊的醫院、醫師,都會請衛生局、公衛護士親自到訪,希望透過宣導,減少性別失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