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昨天是一百年度國際護士節慶祝大會,表揚許多服務二十五年以上的資深護理人員,不過現在的護士可能很難以此做為人生目標,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統計顯示,白衣天使過著「過勞」人生,一天平均工時超過十小時,大夜班一名護士平均照顧病患數,竟高達二十名。
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與台灣勞工陣線連續六年,針對護理人員的職場問題進行調查,今年鎖定過勞議題,護權會理事長盧孳艷表示,護理人員雖然受勞基法保障,但每日實際工時都在十小時以上,而且除了照護病患的專業工作,平均還要多花三小時處理評鑑時的文書工作、總務工作與交班,因此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很普遍。
立委黃淑英指出,許多醫院為了節省成本,每名護理人員照顧病患數增加,但是當病患人數少的時候,護理人員不會因此減輕負擔,因為醫院不准護理人員排班,日後再要求返還該工時,這種補班即使超時、也不會給加班費,形成護理界私下所稱「借工時」的違法制度。
除了工時長、護理人員工作負荷也很重,盧孳艷表示,一名護士,白班平均照顧病患數約十至十一人,小夜班上升至十五至十六人,大夜班更高達二十人,護病比失衡嚴重,忙碌程度被戲稱「即使穿溜冰鞋,只能做到量體溫」。
有十三年臨床經驗的郭姓護士說,她經歷過整個大夜班只有兩名護士,結果同時送來兩個以上需急救患者,因人力不足讓人命就沒了;此外,許多人以為多數住院病患都在睡覺,護理人員有能力顧多一點患者,但實際經驗是「睡覺時出事才危險」,她強調沒有適當的人力配置,不只護理人員陣亡快,更增加病患受害風險。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年底前會訂出適當的三班護病比、並納入評鑑項目,但需要給醫院一段時間來落實;至於各醫院是否違反勞基法,勞委會也允諾會持續進行勞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