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品格教育系列感恩篇--惜福與感恩

 |2011.05.09
2950觀看次
字級

日本宮城外海大地震至今仍震撼著人心,在這場大災難中,我們再次看到人類的善良本質,各國都伸出援手互相幫助;也再次讓人們反思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人們如果還學不到謙卑,一味的想著「人定勝天」,當災難來臨時就更不知所措。惜福、感恩是人類與大自然相處的最基本態度,也是做人應有的原則。

傳統祭拜都拿三炷香,一者敬天、二者敬地、三者敬祖先,這說明傳統敬天、畏神、不可數典忘祖的文化;台灣俗語:「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拜田頭」,也是要人們飲水思源,感念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是天生就有的。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先人要我們感恩惜福的遺訓。

由於科技發展快速,大量耗費地球資源,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全球暖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儘管人們已經意識到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已經使得大地反撲,但是如今的努力似乎有點緩不濟急,人類自食其果的災難愈來愈多。

一連串的地震、風災、海嘯等重大災難,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地區隨時降臨在地球的某一角落,汶川大地震之後,有印尼的海嘯,緊接著是澳洲、紐西蘭的大水災,跟著來的是更嚴重的日本宮城大震災。證明了人類是一個生存在地球上的共同體,如果人們不知道珍惜地球資源,惜福感恩,任何國家、民族、地區的人都無法倖免於災難之外。

生存在同一塊土地的人就是生命共同體,台灣本是一個大家都珍惜的美麗寶島,島上居民自應一心的為這塊土地奉獻,若有政客為了滿足私欲,搞得島上的人仇恨對立,使美麗之島變了顏色,結果一定會像天災一樣,由於人們不知惜福而搞得大禍臨頭。

台灣的天然環境多樣豐厚,從高山、平原到海洋,都有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但是人們不知道謹守先民遺訓,對於山坡地濫墾濫伐;遭遇過諸如納莉風災、賀伯颱風、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等天災地變,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中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幾年來宗教界不斷推廣人間佛教、人間淨土的觀念,如佛光山宗長星雲大師推動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法鼓山聖嚴法師推廣「心六倫」運動,慈濟功德會持續做的環保資源回收,都在社會上激起很大的迴響,人們也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惜福感恩的真義,願意誠心的珍惜地球資源、慈悲相待。

「知足、惜福、感恩」是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歷經數千年所得到的寶貴智慧,在此災難頻仍之際,讓我們深刻體會大自然對我們的忠告,一切從惜福、感恩做起!(十六之十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