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生態食物鏈 種植好農產

楊慧玉 |2011.05.03
2469觀看次
字級

不使用化學肥料,怎麼讓作物長得頭好壯壯?不使用農藥,又怎麼讓作物避免病蟲害?有些有機農以自然為師,將生態中食物鏈的概念移植農場,從生物防治著手 ;有人灌注科技業的實驗精神,將管理晶圓廠的概念導入有機栽培。儘管獲利未必呼應付出,但都甘願讓生態成為最大的贏家。

為協助八八風災災民而設立的「永齡」杉林有機農場,以生產有機蔬菜瓜果作物為主,從土地取得、溫室搭建、灌溉水源規畫、設置隔離帶……,一步一腳印。在獨立的種植環境及專家指導下,栽培成果豐碩甜美,而擁有有機栽培技術的災民,也從收穫與消費者的支持中,找到生存力量。

近年風行的「鴨間稻」、「稻鴨米」,依生態循環的概念,把鴨子趕進田裡吃蟲子,降低病蟲害,也因鴨子在田間來回梭巡,雜草也少了,農藥、除草劑派不上用場,鴨子成為有機稻農的最佳拍檔。

除鴨子外,也有農民以蟲吃蟲的方法來除茶園蟲害,例如宜蘭三星鄉茶農謝朝陽,所生產的有機茶獲「國際名茶評比」茶金獎。宜蘭縣第一家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農林文德,則秉持「再生」原則,利用農產廢棄物製作堆肥,並持續大量施用有機質及種植綠肥作物來培育地力。

「跨界」投身有機的巴錦楙,從事高科技產業二十年,離開台積電時已擔任經理職務,因難忘家鄉濃郁鳳梨果香,一頭栽進有機鳳梨培育。施用有機肥料、種植田菁、自製液肥以提供土壤養分,並研究出以大蒜萃取液及苦楝油作為蟲害防治利器 ;為減輕鼠患,又不忍殺生,竟餵食老鼠吃豆餅……。

不同的有機農民,各式各樣的作物,形形色色的田間管理,產量雖未必豐收,但對消費者的健康、對土地的回報卻是豐盈。而這些有機好漢將於六至九日齊聚「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民眾不妨把握機會,以另一種方式友善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