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餌見來須閉口,大江歸去好藏身,
盤渦峻激多傾險,莫學長鯨擬害人。
--唐‧白居易〈放魚詩〉
豐子愷先生這幅〈幸福的同情〉圖,一看即能明白圖畫內容,畫的是一位老爺爺帶著兩位小孫女,在河岸邊上將竹藍子裡裝的活魚,一條條放回河裡,顯而易見這是一幅放生圖。
透過豐子愷的妙筆,我們看見圖畫上的老爺爺,慈眉善目中似乎藏著一絲隱憂。而那兩位小孫女,卻笑容可掬地,擁有他們那個年紀的天真和善良。
小女孩真的很愉悅,爺爺帶他們將魚放回河裡,不管他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放生,或是經常隨爺爺前來此河邊放生,這種將魚兒放回河裡,看到魚兒活過來,並且悠游水中的活潑模樣,的確讓人感到輕鬆無比和愉快萬分。小女孩對複製這種經驗,必相當珍惜,而且能夠樂此不疲。
爺爺的善行,在小女孩心中,早定已留下深刻印象,況且小孩子天性善良,只要大人稍加解釋,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放生,如此,善根種子將深深植根於孩子的心上,這種影響會是一輩子的。
既是如此,那位老爺爺臉上顯現的表情為何憂心忡忡呢?
原來,老爺爺是為那重回河裡的魚兒擔心哩!擔心什麼呢?他心中不斷叨念著,提點著那些剛被放回河裡的魚兒:「香餌見來須閉口」。
可不是!為何老爺爺會提著一籃子魚來放生?就是因為這些魚兒,原本是生長在河裡頭的,卻因為貪吃,誤吃了人類設下的魚餌,才會被釣上來,拿到市場去販賣。這一趟差點兒喪命的旅程,全是因為「貪吃」啊!所以老爺爺苦口婆心地勸魚兒們「香餌見來須閉口」。
「大江歸去好藏身」,可不是!好不容易鬼門關裡走一回,竟還能活命,真是菩薩保佑哩!重新得回自由身,可要加倍珍惜,趕緊從河裡游回大江裡去,在江裡好好的過日子。
「盤渦峻激多傾險」,大江裡,雖然浪大又多漩渦激流,處處險峻,卻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總有一天小魚會成長為大魚,但是可千萬「莫學長鯨擬害人」啊!
豐子愷先生的畫,加上唐朝白居易的〈放魚詩〉,再加上弘一大師的書法,這樣一幅〈幸福的同情〉圖,可真是叫人百看不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