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梅派弟子 在台重現旦角藝術

郭士榛 |2011.04.27
2148觀看次
字級

魏海敏回憶當時到北京拜師梅葆玖,及學戲的過程。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八年國際大導演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上映後,在台海兩岸帶動了「梅蘭芳」熱潮,今年適逢梅蘭芳大師一百一十七歲冥誕,兩廳院於民國百年主辦《梅葆玖&魏海敏—遇見百年梅派》師徒聯演,五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國家戲劇院,「旦角藝術」重現舞台,展現梅派的世紀風華。

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的梅派「乾旦藝術」在二十世紀初嶄露風華,流傳百年至今。魏海敏表示,二○○八年六月她主演旦角四大流派藝術專場,梅葆玖曾應弟子邀請來台「助陣」,在最後一場清唱幾段梅派唱腔。

梅葆玖此次帶團來台演八齣梅派代表劇目,五月二十六日梅葆玖與大弟子魏海敏同台演出《紅鬃烈馬‧大登殿》,兩人分別飾演王寶釧、代戰公主;梅葆玖二十八日將和老榙檔著名葉派小生葉少蘭演出《鳳還巢‧洞房》,二十九日則清唱梅派經典唱段《貴妃醉酒》。另外,五月二十七日梅蘭芳「四大名旦」奪魁大戲《太真外傳》、五月二十八日貼演五個梅派菁粹折子戲。

梅蘭芳有九子,但只有兒子梅葆玖承襲父藝,魏海敏表示,梅葆玖十歲首度登台後,便常與父親同台,為梅派唯一嫡傳人,舞台生涯已逾一甲子,她強調,「梅蘭芳是梅派創始人,而梅葆玖則是梅派繼承、留傳、定型的傳人。」

魏海敏指出,一般唱乾旦、老生的演員,演唱生命只有到五十歲左右,而梅葆玖至七十七歲還能唱,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時不能唱戲,使他休嗓十多年,方才延長演藝生命。

身為梅派弟子在台代表的魏海敏,一九九一年親赴北京拜師梅葆玖,潛心學梅戲二十年。魏海敏說:「乾旦藝術在清末民初登上顛峰,梅蘭芳唱腔醇厚流麗,情感豐富含蓄,身段上揉合青衣、花旦與刀馬旦的表演方式,不斷推陳出新,改變了中國人只聽戲不看戲的習慣,甚至影響了西洋戲劇。」

這次兩岸梅派傳人聯演,特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與梅派弟子胡文閣、尚偉、李紅豔、張馨月、姜亦珊,以及梅蘭芳京劇團葉派小生李宏圖、馬派老生朱強、譚派老生韓勝存、裘派花臉陳俊杰、名老旦康靜等,和台灣國光劇團演員共同登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