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地球日的熱絡活動剛剛過去,例如:「百萬森林」活動,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到福德坑種二萬棵樹;阿妹結合熱愛音樂與保護地球的概念,與Kiehl s 聯名設計活動主視覺及環保袋,圖案中戴上耳機的地球,恰如阿妹用音樂傳染熱情給大家一樣,呼籲大家一起堅持環保,並透過演唱活動,讓大家感受地球,在城市中「聽見」花蓮飛旋海豚、嘉義和尚蟹以及蘭嶼的海浪聲;年年苦口婆心規畫不同主題活動提醒大眾:「愛地球,不是話題活動,切記要永續行動」的荒野基金會,當然也是不遺餘力,過去十年,他們陸續推出了「傾聽地球的聲音」、「擁抱地球」、「親親自然」等活動,今年推出的則是「託付荒野.相信地球」,雖是一語雙關,卻也屬實。
繼日本「三一一海嘯」之後,大家都聽見了 「世界末日」的警訊,人類「大搬家」也相繼成為思考的重大課題,但是,最最必須再度省思、探討的,還是這些年來最被重視的「環保」問題。反觀全球加速暖化的主因,正是來自人類的過度消耗能源。
地球是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唯一擁有各種奇妙生物的星球。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每一個其他物種的生命當然也是。地球上每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是「環境公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人類都與周遭環境相關,所做所為也會改變環境;在享有天賦的自然權之際,對環境也負有責任義務!
國家地理駐會探險家維德‧戴維斯(Wade Davis),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人類學家及暢銷作家。前幾年應國家地理頻道與DHL之邀來台。戴維斯認為一些文化、文明的消失,指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何謂身為人的意義價值?他說:「世界上的各種文化,令地球處處洋溢智慧與形形色色的思想,然而我們正在慢慢失去這種文化多樣性,最令人感到可悲的,不是有古老族群消失,而是有充滿活力與生命力的文化和語言,慘遭已知勢力的消滅。
我們最終只能努力影響全世界人的看法,珍視各種不同文化的貢獻和人類精神的多面向呈現,並希望大家會因而開始重視文化之美。」這或許正是保護地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