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人次觀眾肯定 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
【記者李碧華專題報導】台灣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國際盛會,花卉的奧林匹克國際花卉博覽會,在八百萬觀賞人次提前達陣,經濟效益達一百八十八億,又贏得數項世界第一的紀錄下,將於明日(二十五日)風光落幕,再依依不捨,也要與紙風車劇團、大型氣偶、毛毛蟲遊行這些固定的演出班底說再見。一場除了賞花之外,還有環保、藝文與科技交織的奇特盛典明晚九時就要告一段落,伴著大佳河畔的光雕與夜色,向河岸邊的春天祭典道別。
壓軸的閉幕慶典精采可期,以「全民花博.台灣之光」為主題,穿插著頒獎、遊行、感謝與夜市,要讓台北狂歡一整天。
雲門舞集首席燈光師,也是開幕活動策展人林克華說,如果台灣有機會辦奧運、辦世博,那投入在花博的一百億龐大資金就「稍微多了一點」,應該省下來辦真正舉世矚目的賽事,問題在,台灣短期內無此亮相機會,在艱困的政治形勢下,只能做多少,算多少,以期能在國際發聲,讓國際看見台灣,這一次的花博的確辦得十分出色,規格已近上海世博。
若說台北花博有那個展演,那個展館「似曾相識」,有些面熟,林克華認為,這是舉辦國際活動正常且無可厚非之事,誰敢說上海世博是百分百獨創,和上屆日本愛知縣花博毫無雷同之處?抓取靈感再加工,一次會比一次帶來更多驚奇。
林克華認為,這場從頭到尾完全Made In Taiwan的國際性世界性博覽會,世俗條件不可免,口袋愈深,軟硬體設備必然更厲害,台灣是個蕞薾小島,砸錢有限,經費只有上海世博的兩百分之一,委實窮得可憐。
經費既無法相比,那比什麼呢?林克華說:「就來比創意和文化內涵,台灣有自己敬天敬地的生活歷程,有從農工業到科技的世代面貌,更有百年來的酸甜苦辣,這些內涵,由素人來演出會更具張力。」
林克華強調,此次花博各館都獨一無二,開幕與閉幕大典也都超越世俗「春晚」,文化競爭實力已見真章,花博總策畫丁錫鏞開幕前所發下的豪語,「未年十年,很難有人超越這個規模。」顯然,美麗有強大力量,團隊和八百萬賞花人攜手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