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風是國人重大死因之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和台灣科技大學聯手研究發現,針灸可改善血液的微循環,有助於緩解中風病患的臨床症狀,甚至可讓原本昏迷在床患者再度清醒、下床走路,帶給中風病患及家屬一些希望。
這項領先全球、首先採用體表血流量測技術的研究,由仁愛院區和台科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許昕合作,以十八名中風病患為對象,發現病患接受施加於患側為主的針灸治療後,患側血流供應與血流阻力狀態都得到顯著改善。
參與研究的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舉一名十八歲年輕男性病患為例。這名患者因為車禍,造成創傷性蜘蛛網膜下腔及腦室出血昏迷,神經外科醫師緊急施以腦室引流管與顱內壓監視器置入手術,術後治療一個多月,狀況雖有改善,仍意識不清,不但不認得家人,且左側偏癱無力無法活動。
在中西醫團隊合作下,陳朝宗另外施以頭皮針及體針的針灸治療,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經及少陽經等穴。經中西結合治療後,這名年輕病患的病程縮短,病情明顯改善,不但意識清楚還可下床走路,只是左側肢體乃顯無力。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表示,中風病患通常氣血兩虛,針灸可補益氣血,溝通心腎,加強刺激腦細胞活動,增進肌肉協調能力,確有助於改善病情。他就針灸過一名車禍昏迷的三十幾歲男病患,一個多月後可比出「OK」及「讚」的手勢,看得家屬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