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五十五歲婦女下腹常感不適感,解尿時尿道也有微微灼熱感,由於過去曾有慢性膀胱發炎病史,她並不以意,但因不適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進一步就診。醫師發現她的膀胱表面黏膜上有一大片異常紅腫區塊,進一步切片檢查,赫然發現她已罹患原位性膀胱癌。
台北榮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沈秉慶指出,原位性膀胱癌的癌細胞若還未侵襲到深層肌肉,治癒率仍可達六、七成左右。一旦延誤治療,癌細胞持續擴散,預後即明顯下降,早期檢查及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國內外文獻顯示,膀胱癌好發於五十至七十歲的中老年人,半數以上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男女比為三比一。慢性膀胱發炎雖不全然會引發膀胱癌,但反覆發炎容易讓膀胱表皮細胞長期受刺激而產生病變,引發膀胱癌。
沈秉慶建議較易罹患膀胱炎的民眾,一有不適症狀,就應該到泌尿科門診就醫,平時養成多喝水、不憋尿的好習慣,並可多攝取含有較多維生素A、B及C的食物及蔓越莓,或多喝活菌優酪乳。此外,每天的排尿量應至少維持二千西西以上,並注意個人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