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習俗】穀雨時節 吃地氣

錢國宏 |2011.04.21
2891觀看次
字級

昨天二十四節氣就走到「穀雨」了,這個節氣在某些地方很被重視,稱之為「穀雨節」,並流傳許多習俗。例如遼寧南部,就流傳著一種「吃地氣」的習俗。

北方的春天總要比南方的春天慢半拍,穀雨時節,大地甫見綠色。「雨生百穀」,種子拱出了嫩芽,各種野菜也在一場場春雨的催促下,爭先恐後地爬滿了壟畦、溝渠、山坡。在當地有這樣一句俗語:「清明盒子穀雨麵」,意即說,清明節時,家家都要烙韭菜盒子吃,那叫「嘗春」;穀雨時節,則家家要下一鍋野菜麵湯,那叫「吃地氣」。

地氣是什麼?鄉親們也說不出個準確的定義,但人們執拗地認為,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發端,這個時節,莊稼人「吃地氣」,就會一年筋強骨壯,農事興旺。

這種說法有無科學根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習俗總是能在穀雨時節,給農人以美好的期盼、美好的感受。以前,穀雨一到,鄉人們便拎刀揹筐,撲向郊野和山崗。那綠瑩瑩的水漬菜、暗紅色的曲麻菜、舉著白花的苦麻菜、葉紋煞是好看的車←轆菜……一株株、一片片,將穀雨時節的鄉村打扮得生機盎然,分外妖嬈。

老人們說,這些在地下忍了一冬的野菜就是一種「地氣」,吃了它們,就是接了「地氣」;莊稼人離了「地氣」如同斷了線的風箏,自然成了無本之木。所以,穀雨時節,不獨孩子們去剜野菜,大人們也一群群撲向田野,把一株株春天的精靈小心翼翼地剜回家中。

野菜剜回家,用清水泡一下,洗去根葉的泥土,剩下的便是一塵不染的「地氣」了。燒一鍋開水,將野菜撒入鍋中,趁著野菜在水中上下翻滾之際,將早已淋好的「麵疙瘩」(葡萄粒大小的麵團)或好的麵片下到鍋中,用勺子攪幾攪,汆熟之後,一鍋麵湯就做好了。盛到碗裡,淋上幾滴香油,就著一碟鹹芥菜絲或一盤雞蛋醬,全家就開始「吃地氣」了!

那麵湯因野菜的「加盟」而散發著「地氣」的味道,不僅瞧著賞心悅目,喝到嘴裡也是清新、爽口、開胃,不喝它三碗才不下桌呢!想一想,抱著一碗春天,誰能不敞開肚皮和心扉啊!

吃過「地氣」,大人孩子便扛上家具,一身豪氣地邁向田野:鋤地、間苗、補苗、施肥、趟壟……開始了繁忙的農事。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樸實的鄉民們就在這種愉悅中迎接春天「吃地氣」,書寫著一茬又一茬與土地不離不棄的廝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