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孫多福氣嗎?新時代年輕人卻反其道而行,不婚也不生,讓台灣一年倒了近三十家婦產科,托兒所也招生不足。對照舊時代因兒女成群而發起的「兩個孩子恰恰好」節育運動,今昔真的差很大。
內政部上周在華山園區舉辦戶地政聯展,歷年生育標語重新在記憶拔起,從「五三」、「三三二一」到「女孩男孩一樣好」,人口政策的時代更替極為鮮明。
台灣光復後的總人口近六百萬,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後激增,大量人口移入加上戰後嬰兒潮,數字達七百四十萬,讓政府嚇到而決定緩和人口成長,「五三」口號應運而生,指的是婚後三年才生育、間隔三年再生育、最多不超過三個孩子、三十三歲以前全部生完。
五十六年響起這口號時,記憶所及,家家戶戶都超過三個孩子而食指浩繁,我家十年生完七個,代表整個眷村的典型現象,那時,生活再艱困,也是一窩一窩的養,沒有在怕,政府再接再厲,五十八年喊出「小家庭、幸福多」、「子女少、幸福多」,提醒大家要節制;等到民國六十年,我念大學那一年,「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喊得超響亮,「三三二一」跟著做陪襯。「三三二一」是指,婚後三年才生第一個,過了三年再生,「兩個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
到了民國九十年,口號微調成「女孩男孩一樣好」,特別將「女孩」置於「男孩」前,消除重男輕女的普遍觀念。
沒想到後來會形式大逆轉,出生數快速下降,未來可能的人口負成長,將衍生出勞動力不足及扶養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因此九十四年開始推動反方向的新口號:「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九十九年推「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百年來人口變動的時代風貌不言可喻。 最近可能又要改成「兩個女兒最幸福」了,因為研究顯示,兩姊妹融洽相處,鮮少讓父母惱火。信不信,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