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明正修止觀,觀法乃以十乘觀法來論述,首先以第一項「思議境、不思議境」來分別詮釋:
一、思議境
空見為十法界之生因,即是以空為因緣而生出十法界。如經論所說:「因等起心,而生起一切善惡,成就十法界」;說明四聖六凡的十法界,是由於人心善惡的多寡所形成。
三惡界
由空造惡,即是三惡道。對上不見經典、佛菩薩,唯敬愛田財;對下不見眷屬親恩之德,唯不知羞恥、貪利無義、斷滅世間及出世間善等。犯五逆重罪,即是「地獄界」;沒有慚愧心,即是「畜生界」;慳貪不捨,即是「餓鬼界」。
三善界
由空持戒、修苦行以莊嚴十善業,若身口意三業清淨,即是「三善道界」(阿修羅、人、天)。又,修習禪定引發根本四禪,即是色界。
聲聞─苦諦
聲聞聖者是修四聖諦證道的羅漢。一般凡夫於執見上增長流轉,非但不知「道、滅」二諦,連「苦、集」二諦也不認識。若是證入法性,即「是空、是淨」(內無執著,外無所依)。若是不知空見的虛妄而執取空,必然依此分別心招感色身而受報。五蘊具足、十二入、十八界等,即是「苦諦」。
集諦
集諦中,有五鈍使、五利使(注{1}、{2})的煩惱,如是十使的煩惱,皆是從空所生。此十使與三界、四聖諦配合,共八十八使:(1)欲界:苦諦具十使,集諦具七使,滅諦具七使,道諦具八使,共三十二使。(2)色界:苦諦具九使,集諦具六使,滅諦具六使,道諦具七使,共二十八使。(3)無色界:苦諦具九使,集諦具六使,滅諦具六使,道諦具七使,共二十八使。

注解:
{1}五利使:乃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思想知見錯誤所產生的煩惱,指: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因為來得快、斷得也快,故稱為「利使」。
{2}五鈍使:貪、瞋、痴、慢、疑等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鈍使」。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