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董氏,隋文帝三子楊秀宮人,有「妖容傾國,冶咲千金」的美貌,具「態轉迴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的體態,善「投壺工鶴飛之巧,彈棊窮巾角之妙」的本領,時年方十九,「無救于秦醫」,蜀王楊秀「觸感興悲」,親自為美人撰寫這方墓誌銘。
〈董美人墓誌〉原石於清嘉慶年間在西安出土,初為陸君慶所得,陸氏請拓工以淡墨精拓,薄如蟬翼,準確地呈現原碑風貌,後世稱「關中淡墨本」,流傳極少,頗為珍貴。原刻石之後轉入上海徐渭仁,徐氏自此命齋室名為「隋軒」,並椎拓流傳,分濃淡兩種,據聞用墨較濃,與「關中淡墨本」有別,傳世亦不多。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原石遇劫毀於兵燹。
原石雖已毀,又有新的轉機。因其書法清朗爽勁,別存古意,布局平正疏朗,結字恭正嚴謹,有骨秀肌豐的風韻,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是華美勁挺的筆姿。清羅振玉有高評價:「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誌石,尤稱絕詣。」學習此誌者,可祛塵俗氣也。
「關中淡墨本」成為孤本後特別矚目,刺激收藏家兢相追逐,令傾倒者寢食難安,神魂顛倒。袁克文在其手劄這樣記述:「〈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寢不安!兄能致之,當以文徵明山水小幀為報,且立踐唐佛之諾。原主亦決不無相償之酬也。蓋弟夢想此拓已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