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國家實驗劇場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將推出,由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柯軍演出的《夜奔》,觀眾聽不到一句崑劇唱腔,只見柯軍和他的學生楊陽,臉上不化粧,也不穿戲服,反而穿長衫、穿西
裝,全場不說一句戲詞,只展現京崑的肢體表演,而音樂更是由傳統到現代音樂,交相混搭。香港導演榮念曾執導的現代版《夜奔》,在實驗劇場借藝術評人間事。
《夜奔》是明中葉戲曲家李開先名作《寶劍記》僅存兩摺子戲之一,講述宋朝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因彈劾權姦,被逼投奔梁山。然而,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總監榮念曾版的《夜奔》,除了還保留林沖和夜奔這兩個主要元素外,去掉了故事,沒有敘事,舞臺簡化到一桌二椅,色彩還原到最極致的黑、白、灰。
舞台上只見在傳統中國劇院裡負責在台前幕後搬道具的檢場,而舞台上演的是《夜奔》,榮念曾在劇中以小劇場實驗型態,並透過這齣傳統戲曲,借題發揮,透過該劇論述表演藝術如何在政治動盪中發揮它的生命韌力。榮念曾表示,舞台表演,僅僅成為消遣與消費,有點可悲。舞台的魅力就在於有無窮的變機,可讓人思考,思考的力量比單純的視覺美重要。
榮念曾問柯軍崑劇《夜奔》的唱詞唱腔,哪句詞感動至深?柯軍說是「誰來救我?」用七分半鐘時間,就只唱這句,榮念曾表示,那也是他最為動容的崑腔,因為這一問句飽含的豐富內涵,發展成了整台戲。榮念曾指出,透過崑劇,可以認識明朝的文化,透過崑劇,可以瞭解「另類歷史」。
劇中著名崑劇武生柯軍和楊陽分別演繹同一個角色「林沖」,一個中年版和一個青年版,崑劇敲擊手李立特首次上台參加演出。榮念曾認為敲擊手可以是一名銳利的觀察者,因此也可以成為一名重要的評論者。
柯軍(右)及學生楊陽(左)探索主動和被動者之間的關係。圖/記者邱麗玥
「進念‧二十面體」是香港最知名的專業前衛實驗藝術團體,從早期做非敘事、形體,與舞台空間的互動實驗,到現在融合光、影、聲與空間的多媒體設計,不斷開啟舞台美學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