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2400年 盤之古敲響曾侯乙編鐘

郭士榛 |2011.03.22
173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多年來一直存放在台北市中山堂的「曾侯乙編鐘」,終於可以發揮古樂器的作用。以演出「南管樂舞」聞名的漢唐樂府,四月一、二日將與台北市立國樂團首度合作推出南管編鐘樂舞《盤之古》,以多媒體3D畫表現盤古開天的神話故事為「二○一一台北市傳統音樂季」揭開序幕。

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指出,《盤之古》是一齣神話故事,從盤古開天說起,在混沌的世界中,以天、地、人、音、樂為發想概念,創作出《天之初》、《日之初》、《月之初》、《音之初》、《樂之初》等五部曲,闡述人類的起源、中國古老音樂的產生與興盛。而服裝設計師葉錦添首次為漢唐樂府量身打造神話風格服裝,打破以往他為漢唐樂府所塑造的大家閨秀秀麗風格,更顯奇幻色彩。

北市國團長鍾耀光表示,文建會當初會將這套有藝術價值的「編鐘」放在中山堂舞台,就是希望多呈現其藝術風格,但一直沒有機會可以被使用。而服裝設計師葉錦添首次為漢唐樂府量身打造神話風格服裝,打破以往他為漢唐樂府所塑造的大家閨秀秀麗風格,更顯奇幻色彩。陳美娥表示,「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每個鐘正敲與側敲皆能呈現兩個不同的樂音,且互不干擾,亦能同時敲擊產生和聲,因此才想到運用出土有兩千四百年歷史的「編鐘」,並運用編鐘樂舞,使觀眾徜徉於聽覺、視覺雙重感受。

《盤之古》鐘罄樂舞,陳美娥採用太極武術和舞蹈元素相結合,陳美娥說:「武和舞在傳統是出於同一系統,加入音樂配上優美音樂,舞出線條有優雅感;去掉音樂,展現肢體的陽剛之美便成武。」

《盤之古》編曲兼指揮陳中申發覺南管清雅悠長,於是決定屏除大型樂隊型式,以南管音樂為核心,並以國樂團的各種吹管與打擊樂器配合場景做搭配。音樂上不但保有南管上四管與下四管樂器九位演奏者,並添加水晶缽的空靈聲響,營造宇宙浩瀚玄秘之感,此外,再搭配北市國十二位團員,以擊樂和管樂的大鼓、低音大鼓、笛、把烏、嗩吶、蘆笙等樂器,為寧靜優雅的南管音樂增添不一樣的風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