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輻射汙染 官員:勿過度恐慌

張雅雯、翁云真 |2011.03.16
2204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翁云真台北報導】日本大地震引起核災,讓民眾憂心即使遠在台灣,是否同樣受到輻射外洩影響?中華民國輻射防護協會訓練組組長劉代欽博士表示,放射物質原本嵌在微主體內,由於出現裂縫而隨懸浮微粒釋出,肉眼看不出受到危害,因此目前首重監測,若達到發布警訊的濃度,防範方式就是隔離,避免讓粉塵沾到身上。

日本發生核安事故,台灣民眾又該如何因應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強調若要大量減少輻射劑量的威脅,除了撤離之外,也要減少外出,戴帽子、雨傘、戴口罩都是可以減少輻射劑量感染,但若真的遇到緊急狀況,政府會要求周邊民眾服用碘片。

吃海菜預防 只能適量

而不少網友表示,多吃海菜類可預防輻射汙染,林杰樑強調,民眾確實可攝取一些海藻類,例如海菜、海帶、或是紫菜,這些食物能抗輻射,是因海菜的多糖能抑制免疫細胞病變,也有抗輻射作用,但要切記只能適量,不能過量。

針對日本的輻射汙染,引起台灣恐慌,原能會核安監管中心技師方集禾則表示,日本輻射塵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日本與台灣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要隨著大氣層到台灣,根本是不可能,此外,目前台灣的碘片存量足夠,民眾只要按照日常作息,不要過度恐慌。

發生外洩 採防護措施

萬一不幸發生核安放射性物質外洩事故,方集禾也強調,政府相關單位會發出警報並利用巡迴廣播車與各種管道,通知民眾採取相關防護措施,民眾可採取的防護措施,例如關緊門窗進入室內掩蔽、避免飲用曝露於外的食物及飲水、淋浴以去除放射線塵粒、暫停戶外活動,這些都可避免受到輻射塵的汙染。

劉代欽也表示,核災無法控制釋出的量會達多少,確實需要關注,但是台灣民眾其實不必恐慌,他也解釋有兩個因素:第一,目前風向研判,多數放射塵應會往太平洋方向過去,因此來台機率降低;第二,核災發生地點在日本,漂洋過海來台至少需兩天,輻射量會隨之稀釋。

輻射增加 會發布警訊

如果風向改變、或是核災更加嚴重,台灣受影響的程度就會變大,劉代欽表示,這時就必須依賴監測系統,若輻射量突然增加,可合理解讀從日本而來,政府應會發布相關警訊,提醒哪些地方的民眾要注意。

真有這麼一天時該怎麼預防呢?劉代欽建議與預防沙塵暴類似,原則就是避免粉塵沾到身上,非必要最好待在屋內;如果需要外出,可穿輕便型雨衣、戴手套、口罩和護目眼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