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兒童蛀牙指數遠高於日港星,國健局調查指出,台灣十二歲兒童平均每人有二點五八顆蛀牙,五至六歲兒童超過七成以上的人有蛀牙,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口腔保健目標。國內牙醫界昨天成立「預防牙醫研究學會」,仿照日本,將在小學推廣預防蛀牙的「幸運草牙齒照護」計畫。
WHO二○一○年訂定的口腔保健目標,分別為五至六歲的學齡兒童,百分之九十以上無蛀牙,十二歲兒童恆牙的蛀牙指數低於二顆。但台灣最近一次口腔健康調查卻指出,五至六歲兒童超過七成以上有蛀牙,十二歲兒童蛀牙指數更高達二點五八顆,是日本的一點五倍、新加坡的二點五倍、香港的三倍。
北醫牙醫學系助理教授鄧乃嘉表示,國人常以為孩子刷牙就不會蛀牙,沒有導正孩子愛吃零食、吃飯時間過長、進食頻率高的錯誤習慣。也往往等孩子蛀牙才帶孩子看牙醫,沒有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牙齒塗氟,不僅忽略蛀牙預防,無形中孩子也「學會」,萬不得已才看牙醫。
鄧乃嘉說,正確的蛀牙預防,包含使用氟化物、定期口腔檢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每餐飯在半小時內吃完,零食以水果、核果類、起司等為主,每天三餐飯後刷牙,六歲前最好每天由父母完成睡前刷牙。
預防牙醫研究學會也將在北市兩所小學試行,低年級學生飯後嚼無糖口香糖。但飯後嚼口香糖是否可預防蛀牙?牙醫師建議,應偶一為之。因口香糖恐致顳顎關節肌肉過度發達,造成國字臉外,還可能出現嘴巴張不開。刷牙、塗氟等方式,仍是兒童口腔保健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