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覺得自己的心像砂石般粗糙,像無水的河流已乾涸時,就會跑進電影院刻意找淚水,宛如用水洗一樣,洗出潔白純淨。
讓人感動到感傷的故事,在時代變遷中幾近絕跡,現代年輕人不愛文謅謅那一套,追求炫酷與刺激,以至於純愛缺貨,《阿凡達》3D當道,那眼鏡戴得並不舒服,折損了看電影的享受,納美人和帥大兵在愛些什麼?為什麼而愛?情節並無交代,只是一美一帥間無深度的相遇吧!
在黑暗空間裡和影像面對面,我從不敢奢求九十分鐘都在大螢幕前精神飽滿豐足,謝幕之時,能帶著兩個經典鏡頭回味半生已夠心滿意足。若問我最難忘的是哪幾個鏡頭?馬上浮現腦際的是《美麗人生》中,父親把孩子藏在集中營的那感人一幕,猶太人悲慘命運由不得自己左右,父與子不忍分離,冒死帶著稚兒一同進入集中營,謊騙天真的孩子,說是玩捉迷藏遊戲,看到拿槍的叔叔,一定要躲起來……
父子情深,讓我哭濕了一條手絹,被戰爭與和平衝擊到無法自持;說到這情境,自然又想起《飄》裡的郝思嘉,她參加舞會前,黑嬤嬤為她束腰穿禮服那一幕也久久難以忘懷,戰爭裡的烽火佳人,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更令我如此動容。
和郝思嘉的嬌美可以匹敵的,是奧黛莉赫本在《羅馬假期》中和男記者騎腳踏車遊城的一顰一笑,教堂前,記者騙她說,手伸進去石獅口,就會被咬一口,可愛的公主想試又害怕,那伸進去馬上拔出來的含羞帶怯表情,歷經時空四十年流轉,仍是如此鮮明。
看了半輩子華語電影,常想起張藝謀《幸福時光》的盲女董潔,一群工人假扮客人來按摩,資助這單薄無依的少女,她其實知道,卻不揭穿,讓善良隨著謊言,傳送善意……
最近朋友推薦我看張藝謀另一部小品《山楂樹之戀》,並說保證我哭得稀里嘩啦,結果,我沒哭,卻因想起盲女董潔而分外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