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人龜雙贏

李祖翔 |2011.03.05
1439觀看次
字級

許多人為海龜痴狂,投入保育行列,不過海洋生態暨保育實驗室教授程一駿認為,傷害海龜是不對的,但保育要考慮國情與文化,有些人獵捕海龜有其環境考量,不能一味反對;保育者必須保持冷靜的態度,為獵捕者找到替代的經濟方案,為海龜設想的同時,也要兼顧人類的生存立場。

程一駿說:「雖然接下農委會與國科會的計畫,踏入海龜保育的領域,又招募義工,希望讓更多人有『保育觀念』,但我的初衷並不是因為熱愛海龜,而是科學考量;我認為,人要有理性的思考空間,才能做出正確判斷。」他以小琉球為例,導遊曾把海龜拖出來讓遊客拍照,雖然令人憤怒,但在環境、法令還未具足前,實驗室不會貿然介入。

對於義工,程一駿也有一番心得,指出早期受募而來的多是為了找免費住宿、釣魚、潛水或度假,並非有心保育,對生活上的不適應也感到不滿,因此,將招募門檻提高,名額也限縮。

程一駿表示,實驗室的目的在營造一個環境,讓人潛移默化、接受保育觀念的薰陶,當然,還要適當地付出、協助研究。

海龜研究網站:www.imb.ntou.edu.tw/turtle.ht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