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水果中,那一種水果是多水的呢?答案就是西瓜。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因此,每到夏天,剖開紅澄澄的西瓜,直令人口水直流,西瓜打汁飲用,更有消暑之功;但食用過量,副作用也不少,如傷傷脾損胃,或虛冷體質的人也不宜多吃。
西瓜身世 始於五代
西瓜為葫蘆科,相傳在五代之前就有西瓜,甚至中國大陸的浙東地區即有西瓜,但沒有西瓜之名;據史料《胡嶠陷虜記》記載:「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西瓜性寒,古時稱「寒瓜」,因自西域而來,故稱呼「西瓜」;而西瓜之名出自元、明兩代間的《日用本草》、《食療本草》等古籍。西瓜品種繁多,瓜皮顏色分為:青、綠兩色,種子有黃、紅、黑、白色,但現在西瓜品類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教授邱年永表示,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藥用。籽殼及西瓜皮製成「西瓜霜」專供藥用,可治口瘡、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清肺潤肺 消暑降熱
邱年永表示,西瓜果肉(瓤)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西瓜皮也有用來治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等疾病,更可鹽醃後可作小菜。而西瓜子更有清肺潤肺功效,和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咳。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
《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是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西瓜不只用於解熱止渴,也可用於民俗治病和食療保健。例如:《松漠記聞》有云:有人苦於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
養分多 皮鹽醃入菜
《隨息居飲食譜》一書記載…唇內生瘡用西瓜皮燒研噙之;食瓜過多成病用瓜皮煎湯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曝乾,炒焦,加冰片少許同研末,用蜂蜜調塗患處。另外,糖尿病等症狀患者,可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而高血壓患者,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決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飲。另酒精中毒,酒醉後頭暈、煩渴,飲西瓜汁一碗。
邱年永說,西瓜的成分與效能,在果肉方面:含蛋白質、葡萄糖、蔗糖、果糖、蘋果酸、瓜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磷酸、內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鹼、腺嘌呤、蔗糖、蘿蔔素、胡蘿蔔素、番茄烴、六氫番茄烴、維他命A、B、C、揮發性成分中含多種醛類。其種子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2、澱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其中,西瓜果肉所含的瓜氨酸、精氨酸成分有利尿作用。種子含一種皂樣成分,有降血壓作用,尚能緩解急性膀胱炎功能。
夏食西瓜 藥物不抓
台北市立中醫院婦科主任劉桂蘭也表示,夏天如果完全不吃冰實在很難,但為了消暑解渴,選擇對的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尤其針對夏季水分蒸發快,或導致尿量減少的尿道炎或泌尿道感染,西瓜汁更是絕佳的利尿飲品。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熱煩躁;我國民間諺語云:「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說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熱、發汗多,還可以補充水分,號稱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溫差大、白天熱、夜寒冷,故俚語云:「朝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過量食用 傷脾損胃
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大量或長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輕忽。聖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明:西瓜、甜瓜,都是屬於生冷水果,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洒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元‧李鵬飛的《延壽書》中提到:「北人稟厚,食之猶慣,南人稟薄,多食易致霍亂。」中醫師則認為,辨證屬於脾胃虛寒,寒積腹痛,小便頻數,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於虛冷體質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長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裡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即台灣民間俚語所謂的:日吃西瓜,半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