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齊聲讚美寶島的美麗,這是經常聽得到的。若口頭說說,感受不會太強烈,寫進文章裡,一經網路流傳,其力量才奇大無比。最近,新加坡一研究生頌揚台北捷運整潔,排隊有序,車廂內貼的詩文讓他沾滿詩意遊台北,他說,台北是全亞洲文化最高的地方,處處都發現到令人驚喜的異想世界。
好幾次,他在捷運被人特意走過來拍肩膀,友善的讓位。他不老,乘客只是要讓他那沉重大背包卸下來喘口氣。拍肩的人大方有禮,不同的時空,遇到的好心人都具有同樣的水準。
一位德國部落客則愛上全島無所不在的林蔭步道,它像優美的弧線,拋向島內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放晴的冬日,步道騎單車的人成串而來,讓島嶼的溫暖緊緊裹住自己,視野的寬闊也悸震著眼睛。當我也和德國男一般陷入很深的感動時,總要傻傻的問起身邊的同伴,這麼美麗的河堤是誰開的?這般舒暢的步道誰砌的?
同伴總說,所有的地方建設都要跨越好幾個任期,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因此受到庇佑而幸運的享用成果。
回想自己在青春時節往外探索世界,一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把擁擠、雜亂、沒文化推給尚在起步的小島,說什麼新加坡多乾淨、義大利多藝術、日本東京多時尚、紐約又如何融合世界奇妙元素……台北呢?就是一片毫無美感的水泥叢林,論美食,也落在香港之後,這個百年老城,根本沒多大特色啦,我們對不起觀光客,要走馬,也無花給他們看。
才沒幾年,我們陸續把建設完成,關渡因此有了大橋,淡水闢起漁人碼頭,信義計畫區綠化得很完整,大佳河濱公園則為我們留住幻燦的夕照。是誰的建設?我開始肯定歷屆每一任台北大家長,雖然我壓根兒沒弄清楚其中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