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和人──書展追閱】余秋雨 驀然回首 中國 在燈火闌珊處

周慧珠 |2011.02.13
1244觀看次
字級

我只能行走,不行走就無法思考。 --法國哲學家盧梭

余秋雨,是大陸著名美學專家,更是全球華文讀書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一位當代作家,也是白先勇最推崇的大陸當代學人。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借我一生》,在在吸引了華文世界讀者。

除了教書,余秋雨為巴金先生主編的《收穫》雜誌長期寫稿之外,也經常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講學。一九九二年底曾二度來台,特別是第二次接受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先生的邀請,在台北、台中、高雄各地演講,均造成高潮,報章雜誌的文化版甚至稱為是一種「余秋雨」現象。

余秋雨在辭去院長職務之後,「便披了一件深褐色的薄棉襖,獨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間整整十年,去尋找中華文化的關鍵性遺址。」那年月,中國各地民眾剛剛開始要去擺脫數百年貧困,誰也沒有心思去想在數百年貧困背後,是否還蘊藏著數千年魂魄。整個行程,是一個偉大的課程。他走下來了,還寫成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與廣大讀者一起梳理了中華文化的經絡。在尋訪中華文化遺址的十年間,他反覆想「這樣一種悠久的文化,與人類的其他文化相比處於什麼地位?長處在哪裡?短處又在哪裡?」聯合國舉辦的世界文明大會邀請余秋雨,向世界各國代表講述那再也難以重複的數萬公里。但是,他在演講的開頭就聲明,自己最看重的,不是發現了那數萬公里,而是從那數萬公里重新發現了中國文化。

《文化苦旅》是一本令人動容的散文集,也是一本有關中國美學的書,透過中國大陸的山水古蹟探討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也是每一位中國知識分子都應一讀的書,該書在台北出版後,榮獲一九九二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一九九二年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誠品書店一九九三年一月「誠品選書」。

今年二月,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余秋雨首度以華文作家身分來台參加,並展開一系列活動,包括:

一、《千年一嘆》新書座談時間

二、文學時光:魚尾山屋夜話時間

三、回顧與前瞻:余秋雨的千年一嘆



藏著的中國

中國歷史文化在余秋雨筆下以如歌的散文拉出長紅,牽動了許多讀者的味蕾,他那靈動的筆觸使歷史的風貌從陳腐的窠臼中蛻變出來,湧現前所未有的豐富、趣味、驚奇,雖然也摻揉著滄桑與惋惜,但是無論如何,與大師同行的境界,充滿了閱讀的愉悅。

中國有一千八百多個博物館散布在各個省區,如果以中國地大物博、歷史綿長的角度來看,這一千八百多個博物館已歷經嚴格的篩選才得以設立。再經余秋雨及知名歷史、博物館專家的精細挑得近百座最具價值的博物館,便將中華文化從最初始到晚清近代,林林總總地涵蓋了酘酘

《霜冷長河》

典雅優美的行文,敘事中融合了淵博的歷史觀,娓娓道來格外生動,富含史學家之鑑往知來、洞悉透徹的精闢哲觀,在諸多現象中抽絲剝繭而呈現中國文化獨具之魅力,不斷地行遊中國各地,透過一次次直達古文明與中國心靈的苦思之旅,余秋雨帶領讀者共賞《霜冷長河》的文化美景。

《鞦韆架》

這是一個純淨的中國故事,既具有現代寓言價值,又具有古典的美麗。

劇情在一個盪呀盪呀的鞦韆架上展開,楚雲盪在鞦韆架上幸災樂禍地看著牆外一批批趕考的人。楚雲兩度女扮男裝赴考,一次是代父求取功名、替父親壯膽;一次是為友作嫁、沒想到卻考中狀元,被皇上召為駙馬。最後幸虧公主解救了他們。

楚雲把鞦韆的繩索握在自己的手上,一會兒是男,一會兒是女;一會兒是高,一會兒是低;一會兒是死,一會兒是生。經過一次次大幅度晃蕩,才明白生命的重心在哪裡。於是她走下來,享受平地的滋味。

行者無疆

從《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余秋雨走出書齋,對人類三大重要文明(中國、阿拉伯、歐洲)的過去現在進行考察,以獨特的散文風格為當代中文讀者勾勒出人類文化或磅薄或延綿或脆弱的風貌。

二○○○年余秋雨繼千禧之旅後再次與香港鳳凰台合作,進行一趟歷時五個月,遍及歐洲二十六個國家的旅程。相較於《千年一嘆》著重於對古文明的「發現」,歐洲行旅強調的是對現代文明的「思考」。正如余秋雨所言:「在文本文明之外接受時間文明」,也就是思考和研究歐洲如何在老文明的背景下,把全新的文明推到新時代。

余秋雨獨自踏查、行走在荒野大漠十年所寫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他爬梳了中華文化的經絡,卻也不斷地思忖,這樣悠久的文化,與人類的其他文明相比是處於什麼地位?

他不只閱讀參考古今文獻,更相信唯有親臨現場才能擁有真實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