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委託醫界做的調查發現,學齡前的兒童如有肥胖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年
後也會肥胖;肥胖的學齡兒童,有二分之一的人成年後,仍會肥胖;如是肥胖的青少年,更會有四分之三的人,將來會是肥胖的成人。
這項調查還發現,國小男童每三人中有一人,女童每四人中有一人,過重或肥胖。跟其他先進國家一樣,台灣也面臨下一代愈來愈肥胖的趨勢,影響孩童健康,許多疾病發生的年齡年輕化,其中,脂肪肝也是近來醫界關注的隱憂。
B肝少了 脂肪肝多了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倪衍玄、台中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林捷忠都指出,過去兒童肝病主要以B型肝炎為主,但對新生兒施打肝炎疫苗,預防注射的政策長期以來落實,肝炎問題減少,反而是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顛覆過去一般認為屬於中年人的毛病的刻板印象,竟悄悄盯上兒童。
台中榮總曾發表亞太地區第一篇有關肥胖兒童罹患脂肪肝跟肝硬化的報告。在長達一年半臨床追蹤檢查中,發現有七個介於七至十七歲的肥胖兒童的肝功能指數異常高過六個月以上,肝功能指數在五十七至三百三十(正常值是四十以下),有慢性肝炎的情形。
林捷忠進一步指出,對這七個孩子作肝穿刺切片檢查,排除有沒有其他肝病的可能性時,除發現每一位孩子的肝細胞中,都明顯堆積脂肪,比較輕微的,看到肝細胞四分之一以上有脂肪塞在裡面;嚴重的,整個肝細胞都堆滿脂肪,其中三人已有肝纖維化(輕度肝硬化),而他們的年紀才十至十二歲。
「以往我們都不認為小朋友的肝功能指數上升或脂肪肝,會造成慢性肝硬化,但事實上這已經被證實了,」林捷忠提出警語。
易致發炎 造成肝硬化
台大醫院和亞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針對一千多個小朋友調查也發現,有十分之一肥胖的孩子,經由抽血檢查發現,有至少三個月以上肝功能異常的慢性肝炎情形;更有三分之一肥胖的孩子,超音波檢查看到脂肪肝。參與調查的倪衍玄說,有的孩子才國中,就已肝纖維化。
他並指出,對於年紀還小,肝臟功能就異常的孩子,等他們到三、四十歲,肝問題是不是會愈來愈惡化,目前雖還不知道,「但確實會擔心!」
脂肪肝沒什麼症狀,也不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但倪衍玄指出,脂肪在肝臟堆積久了後,會讓體內產生更多自由基,容易造成肝臟發炎。一旦發炎得很厲害,就會肝纖維化(也就是肝臟的正常組織被破壞,被纖維化的結痂組織所取代)。
而肝纖維化可能最後造成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種不能恢復的肝臟損害,甚至可能得走上換肝一路,才能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