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讀者會試圖認識作家,卻往往忽略書本的化妝設計師,殊不知因為他們的巧思、巧手,讓一本書可以在叢書花園中,如耀眼的金色蝴蝶。
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協辦的金蝶獎,二○一一年第八屆改變比賽規則,取消「封面設計獎」,將獎項統合為「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區分「文字書類」與「圖文書類」兩種類別。金蝶獎將於二月十一日早上在世貿一館藍沙籠舉行頒獎典禮,所有入圍作品將於「書展大賞主題館」展出,同時,獲得「出版設計大獎」入圍作品也將代表台灣送至德國書藝基金會參與「世界最美麗的書」比賽。
「2011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公布初選名單,有三十八本書籍入圍,從紗窗布圍繞、打凹的封面,布、紙張、PVC片等材質運用,呈現如裝置藝術的質感。
評審召集人王行恭表示,今年「出版設計大獎」的競爭比以往更激烈,因為項目相同、起跑點一致,也更貼近「世界最美麗的書」國際書籍設計競賽規則,不再僅僅是因應市場需求的設計觀點。
內容與閱讀性 概念一致
評審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昭珍指出,從參選出版作品,感覺出版界不斷突破、創新、用心的設計書籍,例如表現亮眼的《ZOOM IN ZOOM OUT以有機為名》以家中常見的紗窗網圍繞在封面,傳達出這是一本建築相關的書籍。評審陳俊良也指出,這種運用特殊材質的書籍裝幀,具有「解構」性質,顛覆過去結構的處理方法,用台灣熟悉的紗窗布,可以做出不同質感。
金蝶獎入圍作品,技術日益純熟,多元運用印刷打凹、打凸的手法,評審劉開指出,今年書籍特色是,「不管圖文書或文字書,在實做上,成熟度很高,處理手法符合書的本質,不只是書設計好看,每本書內容及閱讀性概念也是一體的!」例如:
《愛的喜樂:德蕾莎修女嘉言集》的觸感,處理材質的手法,文字用打凹的方,書有粗糙的三邊,呈現出德蕾莎修女慣常的儉樸生活。
《弘一大師手書心經、金剛經》為例,表現心無雜念的情感式設計,編輯具有精神性。而《新特洛伊。NEW TROY。行星史誌》,選用滑面與粗面相異紙質的書頁,讓讀者撫觸呈現一種情趣,是一種跳出既有思維的創意。
《心經‧經心──現代藝術經本》獲得相當的矚目,評審指出,這本書以一白一黑的形式呈現,花很多時間編輯,並彰顯書的不同功能,讓讀者可以一邊閱讀、理解譯本功能,一邊再去抄經,兩本書裝幀成一本,是很有趣的編輯方式。
《戲在不言中──用歡笑點亮黑暗的卓別林》封面右邊是卓別林招牌姿勢的剪影為主,左邊是設計手工動畫小書三小冊,會讓人不自覺想翻快一點,享受影像彷彿在跑的樂趣。
新世代的書封 青春織夢
主題為「我的書──My book」的「新世代書封設計比賽」,在二○一一年國際書展首度推出,重點為「設計一個令人想翻閱的書籍封面」作品,邀請全國的年輕設計者及愛書人共同加入。
報名方式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採線上報名,吸引了各大專設計學院及新秀共六百件作品上傳設計的圖檔;入圍決選的六十件作品,再進行手工書籍製作。
金蝶獎評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主任許和捷表示,這些學生及新秀,擁有「夢想成真」的實力,他們不但短時間內製作出實體書,還以創意加強整體裝幀,除了設計之外,更用情感來處理設計語言,讓評審十分驚艷!
新世代書封的多媒材運用,也讓評審印象深刻,許和捷表示:「今年的比賽作品有執行力強、素材多元、科技整合的特色,且裝訂技巧熟練,能夠表達出創意的想像與創意多樣性。」
《關愛盲人》:透過打凸的印刷表現,讓書本呈現點字效果,一方面體驗盲胞閱讀,同時推廣盲胞的閱讀世界。
《辦桌》:利用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讓讀者好像看這本書就像是參加了作者的喜筵,一道道上的菜,展現台灣的特有文化。
《閱讀:林徽因》:以線裝表現,展現女性文人所兼具的優雅與氣質,設計的表現即透過色彩與封面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水的流動感,呼應林徽因詩作的清新透明。
王行恭表示,新世代書封設計比賽「可做為未來出版一種預知的方向,因為很多主流,也是非主流蛻變而成!」入圍的學生作品非常有原創性,若是未來願意投身到出版產業,將是清新可喜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