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名古屋,大家叫郭源治「KAKU桑」,要找他很容易,到一條靜巷內,掛著「台南擔仔麵」的小店,他早晚都認真坐鎮在此,抱著學習無止境的心,把店內裡裡外外都處理得極為盡心周到。「開餐廳比打棒球還難好幾倍,你問我生意經,我正好可以訴訴苦。」掛上「代表取締役」(社長)這新頭銜已有九年,他還是愛露出笑窩自嘲,在黝黑膚色襯托下,牙齒白得閃出光澤。
以二代KAKU心情創業
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站在棒球場上,整個人生幾乎都被棒球包圍,郭源治自認,除了棒球,其實什麼都不會。人到中年再從「零」開始,經營餐廳是朝自己的人生投出的變化球,也投入一個放空自己的全新未來,拋開「第一代郭源治」威震四方的傲氣,這位「二代KAKU」只祈求「絕不能砸掉招牌」。
「為了養家活口,目前雖只是小生意,也要投下全副心力,對我而言,什麼結果倒在其次,不管棒球的國際生涯或擔仔麵的地方小吃,敬業投入最重要,球場的掌聲和商場沒什麼不同,就看我們拿什麼態度去面對。」別說找接班人,自己都還在學習呢!他每天一大早就用充滿元氣的聲音,站在櫃台後用日文喊著:「歡迎光臨!」
郭源治是來自台東豐年鄉的阿美族原住民,一九六九年,隨著金龍少棒隊在威廉波特擊出三分安打,為台灣奪得世界冠軍。這個紀錄,跨過時空四十餘年,在棒球史上牢不可破,是第一,也是唯一,而後他往日本名古屋打職棒,成為當地納稅最高的居民,還娶了日本小姐,其走過的輝煌路,在第一代職棒選手中,還無人能出其右。
融入氣氛扮演角色
「棒球,使我徹底脫離貧窮,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個獨特的專長,卻在九年前暫時放下,轉換人生跑道,在異鄉賣起了台灣小吃,KAKU知道,不管台灣或日本客人,多少都帶著味覺之外的理由前來,沒關係,儘管客人好奇的四處看,上前探問幾句,或索取簽名……他都來者不拒,把高壯的身軀彎下,學著日本人的細膩禮數,露出溫暖親切的笑窩,並不帶職業性。
「扮演哪種角色都好,最重要是融入氣氛中,樂在工作中。」就像在球場上,郭源治腦中只存在勝利的爭取,即便在休息室,他也全神貫注思考,剛才投出去的球有何缺點?下一場如何改進?郭源治從小樂觀愛笑,日子再苦,都揮灑得出原住民天生的樂觀幽默,攝影師蔡榮豐也形容他的笑容,「充滿孩子氣的天真」,和投手丘上的殺氣騰騰完全不同。
只是,金龍棒球隊揚名國際時,他才小學四年級,日子苦得日日以醬油拌飯,那有趣的一面因此被困頓掩蓋,直到赴日發展,娶妻生子,整個人因人生大夢達成而放鬆,開始展露那愛開玩笑的一面。如果還留在棒球場揮棒,可能沒機會直接面對客人,交到那麼多好朋友,「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而正面思考,就是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