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性質的非營利組織,幹部多由患者家屬或病友本人擔任,但靖娟基金會的執行長林月琴比較特別,她喜歡小朋友,也因為服務小朋友而加倍學習、進修,結果愈來愈無法割捨與小朋友相處的感情,投入公益事業至今,將滿二十個年頭。
「一直很難理解,為什麼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林月琴覺得,小朋友都是天真又不懂事的,和他們相處,特別容易感動和發笑,尤其是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最有趣!她開玩笑地說,孩子到了國中就變得古靈精怪,所以她最愛國小生。
林月琴原本是家政研究所碩士,畢業後在農委會農業改良場擔任公務員,工作一陣子,忽然警覺:「我該在這個位子直到老死嗎?能不能朝興趣發展?」離職後,到兒盟工作,與小孩子接觸,進而轉到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並攻讀社工研究所,期望幫助更多孩童。
她說,接觸非營利組織後,才明白這行的辛苦,也才清楚為兒童所設的法令如此不完備。另外,基金會每次舉辦的兒童安全講習,參加者寥寥無幾,顯然大眾還未建立「預防」的觀念,直到意外發生,才發現,自己對兒童安全的認知不足。
只有環境、法令健全,家長才能真正安心,所以基金會開始倡導政策,包括遊樂設施安全、娃娃車交通安全、校園就學安全和一般公共安全,但推行卻不順利,因為兒安意外不屬兒童局、衛生署、教育部、交通部須承負的責任與管轄,「孩子若出事,竟沒有庇護單位!」
人人都不想為兒童安全負責,但出事率又高,還有人要基金會「管好自己的孩子,別涉足修法一事。」林月琴不認輸,始終認為,應該要有人更有心去解決兒安問題,所以她又攻讀警大犯罪防治所博士學位,為孩子爭取最高權益,不辜負個案給他們的綽號:「大海中唯一的浮木」。
林月琴樂於服務小朋友,愛屋及烏,也服務他們的父母,提供創傷輔導,工作忙時,她要在辦公室打地鋪,她的大兒子和小女兒差十歲,林月琴笑說:「可見我多忙!十年了,會務穩定後,才有時間『再做人』。」這份工作是她喜歡的,也因此努力付出,她鼓勵大家投入有興趣又對人有益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