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故事】萬事推移本偶然

羅秀美 |2011.01.17
1328觀看次
字級

「萬事推移本偶然」語出〈和趙直中提干韻〉:「萬事推移本偶然,無虧何處更求全。折腰曾愧五斗米,負郭元無三頃田。城礙夕陽宜杖履,山供醉眼費雲煙。怪君不顧笙歌誤,政擬新詩去鳥邊。」

詩人說道,萬事推移變化全憑機遇,有全便有虧。有愧於曾為五斗米折腰,無奈近郊並無良田可糊口。但生活自在,可趁夕陽西下時持杖散步,正宜飲酒看山。無怪你不注意歌舞表演,原來是專心在寫詩呢。

詩人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卻不遇多時,長期閒居的歲月裡,使他得以淬鍊詩思,常於詩中抒發議論式的哲思。一般言之,辛詩有時仿效「邵康節體」。邵康節即邵雍,乃北宋知名理學家;邵氏慣於以詩明道,較不重修辭,詩風較淺近。辛詩受其影響,不時以詩論道談禪,頗含思致,發人深思。此詩便是辛詩中融合了人生體驗及感受的一首哲理詩。

辛棄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世事的看法。凡事常憑機遇偶發而成,有全自有虧,若無任何不完美,何來完美。想到自己大半生的堅持,雖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但何奈亦無良田(負郭田)可供糊口。

儘管如此,生活之悠遊自在仍隨時可得,可趁夕陽西斜時散散步,此時正宜於飲酒賦詩、遊目群山呢。不要怪我不注意身邊曼妙的歌舞,因為我正專心寫詩,一心向著大自然的飛鳥而去呢。由此可知,辛棄疾在詩中所呈露的悠遊自在,何等適意。

此詩記錄了詩人歷經升沉頓挫而趨於超曠的心境,寄寓了因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襟懷,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通透反思。正如辛棄疾在詞作〈西江月〉裡所說的:「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詞中所描述的情境與此詩相似,一樣是「萬事雲煙忽過」,生活亦悠遊自在,量入為出即可。生活中何事最宜於在意?辛棄疾自言「管竹管山管水」,何等輕鬆愜意的自在人生!

是以,「萬事推移本偶然,無虧何處更求全」,在此寄寓了辛棄疾對人生萬事的感受。萬事萬物之變化多憑機緣之和合,全與虧是事相的本質,有全有虧更是不變的常態,無所虧何來相應之全?看似不遇的賦閒生活,實則大有所為——大量詩詞因此而誕生,並流傳千古,難道不是另一種完滿?可見全與虧並無定數,亦全憑機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