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親子間的親密互動、擁抱,對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所助益。但國內一項調查卻發現,有三成職業婦女,每天抱家中嬰兒不到一小時。新生兒科醫師表示,懷抱對嬰幼兒身心發展影響很大;缺少或互動不佳,皆可能引發生長不良與情緒問題。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周怡宏指出,若小寶寶從小缺乏與父母親間的互動,就門診觀察發現,可能會出現厭奶、體重偏差、生長不良等餵食與生長問題,且對於小寶寶本身的社會互動、人格成長,甚至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也皆會產生負面影響。
這項調查針對全台約八百名、家中有零至三歲嬰兒的母親,結果發現,近六成的家管媽媽,平均一天花三小時以上懷抱家中小寶寶,但工作、家庭兩頭忙的職業婦女卻有三成,每天與小寶寶的懷抱互動不到一小時。
在懷抱的次數與時間上,有高達九成的家管媽媽覺得滿意,職業婦女則有三成不滿意,顯示有工作的母親,與嬰兒互動較不足。
他說,多數職業婦女下班回到家時,已是晚間七、八時,但不管有多累,也應盡量找時間擁抱小寶寶,並盡可能與其有肌膚接觸,讓小寶寶感受到媽媽是非常喜歡他的,且是願意與他產生親密接觸的。
所謂的親密接觸或擁抱,周怡宏表示,並不是只有在小寶寶哭鬧或餵食時,才須做的事,而是應該有品質的接觸;在小寶寶喊爸爸、媽媽或想要玩耍時,就須趕快主動上前擁抱。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助理教授卓妙如建議,媽媽懷抱小寶寶,可採「手環手、臉對臉、心連心」方式,先用雙手緊抱小寶寶,讓寶寶感受到被保護的感覺,接著再透過眼神的接觸、身體的貼近,進行身體的親密接觸,建立良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