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病的不輕,住進醫院,手術很順利,原想出院後,康復在望。
朋友也曾大腿骨折,住進醫院,動過手術,出院後,日有轉機,充滿希望與信心。
但這次看到朋友,卻日漸消瘦、憔悴,看到這種病懨懨的樣子,若病業能轉移,我真想代為承受。
在老家有一句粗俗的俚語:「蝨子多了,不咬」反正我已是臥以待斃的人了,(死並不可怕,那也是生的契機)。而朋友心懷壯志,有許多別具創意的理念,尚待在我們民族幼苗的心田裡播下:什麼是美、什麼是善、什麼是真的種子。
病了就是病了,應該絕對遵從醫護人員的指導,按時接受治療,更應該有不間斷的充足睡眠,豐富的營養,平穩的心情,悲哀固不可,亢奮也不行。
朋友為了生活,不能放棄工作。所謂生活包括兩方面:一、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二、是跟孩子們的互動,已成為朋友生活中重要部分,實在難割捨。
佛家認為:我們的肉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四大不調就生病,但病前也會有預兆,像發燒、疲倦、局部痠痛都是。朋友就是沒有發燒,該剎車時,反而加速向前衝,大難臨頭而不自知。
佛家講「八苦」,從身體上的生、老、病、死,到精神上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
又說:「以苦為師」,可見病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成長,既然病了,就要心平氣和,把病交給醫師處理。自己在修身養性上多去領會。
學佛以來,知道了不執著,天無絕人之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心的力量可大啦,「一切法從心想生」。
有一次,星雲大師佛學講座,突然讓大眾跟著他一起說:「我就是佛」,大眾剛一出口,覺得實在狂妄、冒犯,面面相覷,大師卻笑嘻嘻地問:「大家的感覺如何?」接著說:「成了佛,就要知所自制,不要罵人、吵架、討人便宜。」
佛家說:「佛、心、眾生為一體,」這個道理不好懂,最好經常潛修,智慧得開後,才能體悟。
朋友總是愧疚對亡父的那份情,日夜思念,亡父也經常在夢境中出現,只是遙遙相望,不曾講話,朋友說很久沒夢到亡父了。
但在手術後,送進加護病房,昏昏沉沉間,走入一個雕有巨大佛像的林苑,醒來即刻把夢境素描,莊嚴殊勝。
我覺得朋友的亡父,已修練成佛,故心中有「佛」,如今再在修「心」上下功夫,當可與「眾生」廣結善緣,實乃一大吉兆。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