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念佛三昧(注{1})而引發初禪,乃至四空定、十六特勝、通明禪、不淨觀、八背捨、慈心觀等的修持,也是如此。
※說明初禪引發念佛三昧
行人若發初禪等定境,於定心中,忽然憶念諸佛如來,感動諸佛的「福德」是由於「相好」莊嚴而來;而「相好」是由於「善業」所致。感動、相好、善業(注{2}),這三種法門與心相應,豁然明了。此種心境發時,禪定的五功德支,就更加的殊妙無比。其它如四禪、十六特勝、八背捨等禪法,也是如此。
※念佛三昧之邪正─正
念佛三昧之禪定,有二種:一、隱沒(不顯現),二、不隱沒(顯現)。若先得「隱沒」,瞭解佛的功德,意識清楚明了;然後獲得「不隱沒」,能清楚看見光明相,瞻仰佛的慈容,了了分明,這並非是魔,能增進功德,增長善根。
因為念佛緣故,廣能通達六念法門(注{3}):所謂:念佛的功德法門,即是「念法」;弟子信受奉行,念佛的相好善業、體性、果德,三事和合,名「念僧」;此即是以「念佛」來成就「念法」,以「念法」來成就「念僧」。
以善念制止諸惡念,即是「念捨」;如是念時,產生信、敬、慚、愧,即是「念戒」;念此定中,禪定功德與諸天相等,即是「念天」。此六念法中,「念法、念捨、念戒」是三種「自念」,「念佛、念僧、念天」是三種「念他」,乃至通達一切法,於念佛門中成就摩訶衍(大乘),皆是如此。如:薩陀波崙菩薩見佛時,獲得無量法門,此為內外皆不隱沒。
※念佛三昧之邪正─邪
若內心闇昧隱沒,不能意識佛的任何一項功德法門;而眼前卻見到無數光明相,此即是魔相。見此魔境,能折損善根,破壞修道者之道心及功行。一般人見佛光明,但內心卻不知佛的功德,皆非佛也。
注解:
{1}念佛三昧:十方三世諸佛,常以心眼見,如現在前。念佛三昧有二種:一者,聲聞法中,於一佛身,心眼見滿十方。二者,菩薩道,於無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諸佛,以是故言:念無量佛土,諸佛三昧常現在前。
{2}感動、相好、善業:感動是相好之用,相好是相之果,善業是相之因。
{3}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捨、念戒、念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