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學年度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已公布,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數學乙被認為非常簡單,共有一千七百二十四人滿分,與去年四十六人相比差異很大,其中自然組跨考生可能占了很大便宜,不只社會組考生覺得委屈,無法對學生成績產生甄別力,甚至會影響到以後的高中教學,值得檢討與重視。
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資料,數乙滿分又考史、地的考生約占四成,其他六成不全然是自然組跨考生,但比例已很高。根據經驗,自然組跨考生的數理一向比社會組考生強,題目簡單的結果,就是跨考生的分數普遍高,社會組的熱門學系,如財經、企管等相關科系,都採計國、英、數三科,他們在科系選擇上吃香很多。
其次,考題簡單,考高分不見得能進好科系,許多考生數乙考了八十分以上,但是其他科目表現普通,還是進不了好學校。這樣不僅影響到考生對於校系的選擇,很可能依據分數選擇了不喜歡的科系,或進入大學以後再尋求轉系,浪費國家寶貴的教育資源,也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自然組跨考者多,對於社會組考生而言已屬委屈,能力強者選擇的機會多,本無可厚非,但是因為某科考題的難易度導致不合理現象被強化,就難免出現「不公平」的質疑,相信大多數社會組考生心理還是難免怨嘆。
學測成績本來是做為升學門檻參考,教改的結果雖然使升學的管道多了,也打破了科系的門戶之別,但升學考試和競爭的壓力與過去並無差別。也就是說,教改對於考試和入學的方式做了很多改變,不像以往一試定終生,但是缺點還是層出不窮。
以目前大學數量之多,以及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之百的情況,其實已經可以仿效歐美的申請大學入學方式,這樣不僅免去升學考試的壓力,而且可以對高等教育做一番大整頓。
目前的甄試和申請入學只是部分學習歐美制度,但還是可以進一步變革。而今大學教育頻受疵議,各校也未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可以藉這種制度的變革加以改進。
更重要的是高中教育,在歐美,高中沒有分組,仍是整體通識教育。但是我們為了遷就學生升學所需,在高二就開始分組,人文組和自然組分家,以致基本的學養和人格陶冶都不足,這也是現在台灣社會的大問題。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弊端,就是因為知識褊狹且人文素養不足所導致。
這次大學指考數乙出題簡單,正好暴露出考試升學的諸多缺失,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以後把考試的難易度,必須達到有甄別學生學業程度的功能。但是整個升學的方式還是應該考慮調整。畢竟高等教育的影響深遠,教育部還是應慎重面對這次指考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