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通膨,中國人民銀行(即台灣中央銀行)十日宣布,將從二十日起,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零點五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達到十八點五,創歷史最高。
北京房產大亨、SOHO中國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十四日在博客(台灣稱部落格)發表一篇—〈加息比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更好〉,向他的兩百八十四萬五千三百八十位粉絲解釋,為什麼他會認為「加息比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更好」的原因,並透過一問一達的方式,回應網友「在房產泡沫中尋找經濟危機的原因就像在水中撈月」、「房產稅有利於減少貧富兩極分化」等不同面向的問題。
隨後,潘石屹再透過微博(微網誌)向八十四萬零九百五十四名粉絲發出訊息,藉著他流暢的文字、清楚的思緒、無隔閡的網路,向更多大眾表達他心中的房地產觀點。
在許多中國人眼裡,潘石屹就是一個出身西部貧困地區的年輕人,如何堅持夢想,展現商業才能與進取精神,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最終擠身行業頂尖的成功故事。
生活困苦 擔起家計
潘石屹一九六三年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農村,小時候因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為了讓一家人都能活命,家裡曾決定把他的一個妹妹送給別人撫養,作為長兄,潘石屹所能做的,只是上學之餘盡量地幫家裡做事,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一九七九年,潘石屹考取蘭州培黎學校,一九八二年,他從中國石油管道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原國家石油部工作。
有天,潘石屹的辦公室新來一位女大學生,她對分配到的桌椅十分挑剔,當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時,對方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潘石屹,他心想「難道我這一生也要與這套桌椅共同度過?」
正在思變的潘石屹正好遇見在深圳創業的一位老師,老師告訴他在深圳有很多機會,也能賺到很多錢。
由於潘石屹出身貧窮,不諱言從小就有「對物質財富的渴望」,對少年潘石屹而言,有錢代表「可吃飽」、「可治好癱瘓的母親」。
因此潘石屹一九八七年毅然辭職,變賣所有家當,拿著八十元來到深圳、海南、北京,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
投資房產 眼光精準
一九八九年,潘石屹到了海南,他的老闆承包一個磚廠,讓他當廠長,負責三百位民工的生產、生活問題。
一九九○年,海南島因風災經濟蕭條,許多人回到內地,但潘石屹卻一直堅持著,直至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海南逐漸恢復活力。後來潘石屹與馮侖、王功權、張民耕等人合作,在海南島成立萬通前身—海南農業高科技聯合開發總公司,簡稱「農高投」,他們透過炒房、炒地,淘到生命第一桶金,不過潘石屹嗅到「房產業快出事」的味道,因此自願請纓到北京做市場調查研究。
潘石屹某天在懷柔縣政府餐廳吃飯時,無意中聽到旁人說「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在深圳待過的潘石屹深知「這些指標就是機會!」於是主動跟懷柔縣體改辦主任接洽,北京萬通就這樣憑藉潘石屹從餐廳聽來的消息,奠定日後發展的根基。
潘石屹與合夥人在一九九二年共同創立北京萬通公司,在北京開發出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包括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北京萬通理想世界(現改名為新城國際)。
一九九五年,他與妻子張欣創立SOHO中國公司,成為北京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作為董事長,他一直掌管著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業務,尤其是北京CBD,無論在建築的規模上還是在項目的銷售額上,SOHO中國都是最大的開發商,並為中國首都大膽引入標誌性的當代建築。
他們夫妻倆接連開發許多房地產,包括:二○○○年竣工的SOHO現代城(十幢三十層高的大廈,共包括兩千兩百套公寓和商舖);二○○二年完工的博鰲藍色海岸(一百一十五棟河畔豪華別墅);建外SOHO(位在北京心臟地帶,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之一,為北京創建了一個時尚現代化的商業社區,目前該項目尚在建設之中);長城腳下的公社(由十二位亞洲建築師設計、完成的當代私人住宅建築藝術收藏館),在二○○二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大獎,使潘石屹建設的房子具有國際水準。
潘石屹的建築以前衛著稱,他是新一代私營企業的創業先鋒,而且他所推廣的將居住與工作合而為一的SOHO模式(小型辦公,居家辦公)也深入人心。
作為SOHO中國董事長,他開發的項目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這主要歸功於他高超的營銷藝術和對中國投資者、中小企業需求的準確定位。此外,他對待生活與事業的達觀、機靈與坦率,也使他成為一個公眾典範、媒體紅人。
隨時微博 記錄生活
使用微博一年來,潘石屹總共發出五千七百一十條博文,他在微博上有三十九個朋友、兩百八十四萬零九百五十四名粉絲,在人氣排行榜中列第十,是唯一入榜的企業家。
潘石屹成功地利用個人博客、網路聊天與微博推廣SOHO品牌,有時他會利用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亞洲企業領袖協會、博鰲蘇州論壇等會議時,直接分享他的見聞及觀點,生動地向公眾宣說行業趨勢,以及更廣泛的社會話題。
「我是隨時隨地發微博的。」有了微博後,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有手機信號,潘石屹一天都會發送很多則微博,包括公司情況、銷售業績、對外公告,「只要公告一掛出去,我的微博就可以發出來了。」
喜愛文字創作的潘石屹曾出版過《我用一生去尋找》、《童年的糖是甜的》、《潘石屹的博客》、《雜碎》、《西行二十五度》、《茶滿了》、《投訴潘石屹、批判現代城》 等書,潘石屹還曾演過一齣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