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世」二字原出於佛教,泛指現象界的林林總總;後來引申為當代、塵世之意。十七世紀末的日本,一種類似「明星月曆」的商品,因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美人風景和戲劇演員,內容通俗有趣,大受民眾歡迎,日人即以「浮世繪」名之,後來演變為此項美術的專稱。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在各種新興產業的帶動下,許多藝術家及匠師紛紛投入浮世繪的製作陣營,不僅形成多種派別,也使浮世繪的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絢爛景況,甚至於十九世紀,飄洋過海對西方印象派繪畫造成深遠影響。
(〈江戶紫〉‧落合芳幾‧版畫 1860‧34.7 x 73.6 cm)
展期:即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