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見北京清大美術系教授田旭桐,是在其工作室內,觀田旭桐的畫,彷彿見其人,那樣的乾淨、單純與俐落。身處繁華鬧熱的北京,田旭桐畫中的「小和尚」總是那麼的恬淡怡然、與世無爭。在喧囂塵世中,田旭桐的畫,帶給人安定、一種說不出的舒服。
小和尚象徵符號
田旭桐任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多年,書畫作品在華人地區早獲肯定,這幾年作品巡迴紐約、歐洲等藝術重鎮,佳評如潮;不拘泥傳統山水畫風,以濃淡墨色變化出活潑意境,勁筆一揮,大風大浪盡現;一點一捺間,丘壑、獨木、怪石歷歷在目,偶見一點大紅日陽、暈黃滿月,不拖泥帶水地呈現出天地豐富面貌,在當代緊張的城市生活中,端詳田旭桐的作品,煩躁之心頓時全無。
「禪意水墨世界」是北京藝術界給田旭桐的定位,「空無與實在」是他的畫風精神,而每一幅畫中的小和尚,是田旭桐的象徵符號。他表示,畫中小和尚正是他的化身,暗示了禪的主體不在於千篇一律的解讀,意義在於面對圖像的自我投射。
水墨畫中見禪趣
「小和尚就是你的化身?」田旭桐反答:「可以是任何人」。小和尚是他多年揣摩下的符號人物,一淡墨一濃墨,就這樣傳達出整幅畫的精髓,隨處天地、日月、山水間,不管外界狂風暴雨也罷、清風秋月也好,小和尚始終雲淡風輕,不為所動。
問田旭桐「這畫如何解釋?」他卻說:「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他畫禪卻不詮釋禪意,也無意讓觀者非得要從中感悟什麼道理,在田旭桐的心中,禪不是宗教,並非信仰,而是一種心境。他以符號極強的水墨形式,傳達出豐富的底蘊,強調精神存乎觀者內心,而追求極簡的符號風格,「見山非山」,無關風花雪月,簡約淡泊,格外贏得西方收藏家的青睞。
作品投射人生觀
畫中那部分最難?田旭桐回答:「小和尚眼神最難」,「近看僅有幾筆墨色,卻可能花了好幾天不斷撕掉重來,看起來愈簡單的其實愈難」。表情淡然的「小和尚」,其簡潔中蘊藏深層功力,原來田旭桐投注多年心力,不斷嘗試尋找合適的紙墨,才慢慢描繪出那種神韻。在畫室中,看到許多被揉成圓球的紙團,田旭桐笑說
:「打算把這些紙團變成一件當代藝術作品,傳達另一種水墨畫的樣態。」
二十多年的藝術歷程,成就了今日的小和尚,田旭桐幼年從《芥子園畫譜》入手,著迷中國畫的臨摹,之後鑽研素描、色彩、油畫創作,中西美術深厚的訓練,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到最中國、最熟悉的水墨畫表達方式,並且由繁入簡,盡可能地用一筆揣摩出所有,一片竹葉、一根草、一片雲、一座山,彷彿實在卻又虛幻。
為何創作出這樣的作品?他說:「這其實就是畫自己的人生、自己處事的態度,以及當下的心境。」年輕時走過千山萬水,荒漠、高山、惡水均已見識,人生也幾經高低起伏,如今,藉由「小和尚」畫出他內心對於人世間種種的觀感,反映自身面對急遽變化的周遭之「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