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日前公布包括台北市萬華青年段、松山寶清段及台北縣中和秀峰段、三重大同南段與同安厝段等五處社會住宅建地,地方卻出現反對聲浪,中和秀峰里居民甚至醞釀抗爭。
中和市長表示,秀峰里一下子住進五百多戶,道路不敷使用,停車問題更嚴重,不適合做社會住宅。社區居民則認為,社會住宅恐讓鄰近鄉鎮的弱勢戶集中搬到這裡,住民複雜化會造成治安問題,並使房價下滑。三重大同南段居民則認為,容易產生新的社會問題,拉低附近房價。
其實道路、停車問題都不是重點,即使一般建商興建社區,這些困擾仍然存在,可以拓寬道路、興建地下停車場解決。因此,會「讓房價下滑」才是反對者關切的重點。
有房仲業者認為,儘管社會住宅僅占新屋總量的百分之四,但會對周邊的房價、租金行情產生抑制作用。不過,萬華青年段附近里長表示,青年公園旁已有青年國宅、中正出租國宅,後者由政府以每月三千多元租給單身榮民及弱勢族群,社會住宅不會對房價造成衝擊。
公共設施常遭附近利害關係者反對,如垃圾場、焚化爐、變電所,主要在於影響環境衛生、造成身體傷害,多屬合理。但也有不盡合理,不近人情之處。譬如台北市規畫在大同區大龍綜合福利服務中心,安置老人與重殘人士,卻遭附近居民強烈反彈,擔心影響生活品質。
不願垃圾場、高汙染工廠設在「我家後院」可以瞭解;但安置老人與重殘人士的福利中心,為何反對?老人沒有破壞性、危險性,重殘人士甚至走不出安置機構大門,對社區有什麼影響?
三重市長李乾龍指出,兩處社會住宅地點都是國防部廢眷舍,荒廢已久,形成治安死角,若能開發照顧弱勢,樂觀其成。因此是否影響生活品質,見仁見智。
社會住宅與國宅性質相同,都是社福機制,鄰近住戶應將心比心,接納、協助弱勢族群。
撇開道德觀點,從實際利益來看。五處社會住宅地點房價行情差距很大,每坪平均最低是萬華區青年段十五萬元,最高是松山區寶清段六十八萬元,差距超過四點五倍。社會住宅數量不多,對房價衝擊有限。
房仲業估計,「若社會住宅進駐,周邊房價初期可能凍漲,租金也可能下挫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儘管如此,目前台北市仍缺乏七萬多戶住宅,社會住宅釋出的戶數仍難滿足需求。長期來看,即使有萬華區青年國宅、中正出租國宅,但今年以來房價頻頻飆漲,短空常多,亦不需憂心。
同樣是國宅,也有不同行情。內湖區的成功國宅、木柵區的安康國宅,因為管理有別,成功國宅較受好評,安康國宅則造成周邊房價難漲。可見社會住宅如何妥善管理,才是長遠影響房價的關鍵。
內政部表示,社會住宅無論外觀、材質與室內設計,都會比國宅好。政府若能做到這點,則無論從道德觀點或實際利益來看,應會降低民眾疑慮,這才是公共住宅政策應有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