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華文媒體扒糞 真善美正逢時

李祖翔 |2010.11.10
677觀看次
字級


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得獎人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右起)、南洋商報主筆張景雲,以及讀者文摘前總編輯馮強,與佛大學生座談。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李祖翔礁溪報導】「華文媒體陷危機,對真、善、美新聞的探討,此正其時!」榮獲第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海外得獎人邱立本、林任君、張景雲,以及趙玉明、馮強等新聞獎評審與貴賓,昨天連袂參訪宜蘭縣佛光大學,並以「勿成為社會公害,謹守媒體本位,遠離不正當的權、利。」鼓勵佛大傳播系師生成為未來良善媒體的推動者。

獲得香港地區傳播貢獻獎的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率先發言指出,四成以上的華文媒體走向,喜好揭發人性之惡、披露醜陋面,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險路,導致記者角色認知錯亂,集體憂鬱是否淪為社會公害?但媒體身為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記者應爭取在權力面前說真話,避免扒糞行為,因此,他期勉所有媒體新血,保持對尋找真相的激情與好奇,永無止境地挖掘事實、解讀背後的社會意義。

被問及對台灣媒體的看法,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說,西元一九八二年,亞洲各國記者曾紛紛組團訪台,向景仰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學習媒體素養與能力,如今台灣媒體卻因惡性競爭,一切變質,不僅濫用SNG車,還追逐八卦報導,實在需要對新聞本質深切反省。

邱立本認為,台灣媒體的情色報導已到極盡渲染的地步,業界再不研討訂立規範,媒體發展將進入死胡同,此外,台灣需要「不問立場,只論是非」的媒體,必須超越政黨、以多數人利益為依歸。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暨讀者文摘前總編輯馮強說,《人間福報》如同早期的《讀者文摘》,都強調新聞的真善美,他很羨慕台灣媒體對新聞本質仍存有強烈希望,願意思考傳媒未來。

南洋商報總主筆張景雲指出,初入社會的媒體新鮮人,往往容易迷失,例如馬來西亞的媒體環境不健康,讓許多記者往「公權力」和「利益」靠攏,走向歧途;媒體人要拒絕迷失,就得抓穩「立得直,行得方」的本位。

邱立本強調,記者不是要當亂象的反對者,不必排斥惡相,反而該了解市場規則、經濟和管理手段,當好媒體「管理者」;他和馮強一致認為,傳播學系編印的校園報,可延伸到校外,嘗試走在主流媒體之前,增設評論版面,訓練學生對公共事務感興趣,並有解讀能力。

對於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長遠意義,以及佛大對台灣社會的潛在影響力,一行人都給予高度肯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