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式鑲豆腐
材料:
豆腐2塊、玉米1湯匙、
青豆1湯匙、紅蘿蔔丁1湯匙、香菇2朵、
起司粉2湯匙
調味料:
油適量、鹽1小匙
作法:
1.香菇浸軟,切小丁。
2.將豆腐對半切開,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色後,撈出瀝乾,並分別在中間挖空,備用。
3.下玉米、青豆、紅蘿蔔丁、香菇丁和鹽入油鍋中炒香,再下起司粉,炒至起司融化為止。
4.將之前炒好的成品放入豆腐的凹洞中,放入烤箱烤一分鐘,即可上桌。
★小典故大撇步:
1.國父孫中山先生因為長期奔走革命,而有難治的胃病,後來日本醫生提供他一 套養生辦法──戒除一切肉類和流
質食物,改食蔬菜鮮果,試了幾次後,便餐餐以硬飯蔬果為主食,戒除肉類、牛奶、雞蛋、湯水、茶、酒,及一切辛辣食品。
2.「鑲豆腐」可煎、可烹、可炸、可烤, 最早起源於中國安徽安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孫中山先生一回在某客家餐廳品嘗到鑲豆腐,感動的讚不絕口,一時間,鑲豆腐名氣迅速遠播身價百倍,並成為客家名菜之一。
薯芋一家親(四人份)
材料:
番薯150g、芋頭150g
、番薯粉300g
調味料:
糖8大匙
作法:
1.番薯、芋頭洗淨削皮,切成薄片,放入蒸鍋中蒸十五分鐘。
2.將蒸好的番薯、芋頭與番薯粉、二大匙糖混合均勻,揉成一顆顆直徑約二公分的丸子。
3.1000c.c的水煮沸後下丸子,待丸子浮在水面,加入剩餘的六匙糖。全部溶解後,即可食用。
★小典故大撇步:
1.蔡元培認為「動物惟有知覺,人類獨有靈魂」只是人類自我膨脹的說法,而且動物面臨殺害會產生毒素,吃了也不健康。
2.番薯,又名甘薯、紅薯,俗稱地瓜。相傳是十七世紀初,一位陳姓華僑從呂宋(菲律賓)帶入中國福建的。正巧,隔年遇旱災、鬧飢荒,當時福建總督下令大種番薯,以救濟飢民,並將它取名為「金薯」。
3.番薯含豐富的維生素C、鉀,且維生素E為糙米的兩倍多。可解消便祕,益於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