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補助貧窮家庭的食物券每月發放一次,連帶興起特殊的食物券購物文化。這些民眾會在當天午夜前到大賣場挑選食物,「等到午夜鐘響」,補助款順利入帳,收銀櫃台前就開始大排長龍。
美聯社報導,雖然美國逐漸步出經濟衰退,仍有數百萬民眾面臨財務窘境,每天都在跟入不敷出搏鬥,苦等每月的補助款進入帳戶。政府是以撥款至特殊金融卡的方式來發放食物券,各州發放款項的時間不同。
苦等食物券 湧入賣場
美國約有七分之一人口過著貧窮生活,今年領取食物券的人數突破四千一百萬人,創下這項食物補助計畫的新高紀錄,遠遠高出去年的三千五百萬人。
辛辛那提市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克羅格賣場(Kroger),九月最後一晚突然湧入大批購物人潮,停車場停了近六十輛車,對於非周末的周四夜晚來說,可說是異常熱鬧。
三十六歲的瑪琳達在金融危機後,失去了全職工作。她在午夜前二十分鐘來到這家大賣場購物,這筆四百三十五美元的補助款,有如餵飽她六個小孩的救星。不過,瑪琳達也希望這種「午夜購物」的生活快點結束。
零售商也相當關注這種特殊的購物文化,購物人潮在政府發放補助款的前幾天開始銳減,到了發放的前一晚則湧入大批人潮。
特殊場景 恐延續數年
包括沃爾瑪、克羅格與凱瑪百貨(Kmart)等零售商都跟供應商合作,在月初補進更多牛奶、衛生紙與清潔劑庫存,以及熱銷的小包裝與自家品牌產品。
沃爾瑪已和供應商攜手,推出售價不到一美元的迷你包裝產品,希望擄獲財務吃緊的消費者的心。有些消費者在下個月補助款入帳前,只剩幾塊錢可以購買迷你包裝的洗衣粉等產品。凱瑪百貨也在今年初推出一美元的零嘴等食物,要幫消費者節省荷包。
翰德證券(Global Hunter)總體與消費者策略師赫斯汀表示,這種購物文化已成了「新常態」(new normal),可能會延續好幾年。